关于子婴的身份,各种史料的记载并不相同。他是不是扶苏的儿子,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关于子婴的身份,有这么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子婴是扶苏之子。秦二世即位后,在赵高的挑拨下,胡亥先后三次杀光了父亲嬴政的所有儿女。公子将闾等三人行事谨慎,胡亥找不到破绽,最后都还是被勒令自杀。公子高自求赐死,才勉强保住家人的性命。
胡亥杀他们是因为自己得位不正,他们对自己皇位有所威胁。而事实上,这些公子并没有什么功绩,也没有什么势力。而扶苏不同,在朝中军中,他都有相当的影响力。扶苏之子完全能够引起朝中和军中的注目,也足以让胡亥感觉到威胁。那么,连无权无势的公子们都逃不过胡亥的屠杀,扶苏的儿子还能活下来吗?
从年龄上来看,子婴即位时,两子皆已成年,可见子婴年龄当不会小于30岁。此时距离秦始皇去世仅仅3年,秦始皇去世时不过49岁,胡亥死前也不过24岁。因此,秦始皇的孙辈当不会有如此年长的子嗣。而且,从陈胜敢于诈称公子扶苏来看,扶苏一脉应当没有后裔,不然早跳出来了。
由此可见,子婴是扶苏之子的说法当不可信。
第二种说法,子婴是秦始皇之弟。这点符合子婴年龄的描述,但是是不是符合其他事实呢?子婴即位时,两个儿子秦庄襄王仅有两子,秦始皇政和长安君成蛟。成蛟在攻赵时发动叛乱,被秦始皇所杀。秦始皇之母赵姬与嫪毐还有两子,也被秦始皇扑杀,而且这两子血统不正,秦室是不能允许被立为皇帝的。因此,秦始皇并没有嫡亲兄弟,因此这种说法也不太可信。
第三种说法,子婴秦始皇之子,胡亥之兄。史料记载,在胡亥屠杀兄弟之时,子婴曾上书劝阻,并让胡亥不高兴。要知道胡亥杀的是他的兄弟们,他此时不赶紧躲着,还主动往伤口上撞,明显不符合逻辑。况且,子婴比胡亥年长,胡亥既然感觉到皇位的威胁,当不会允许比他年长的嫡亲兄弟们的存在。因此,这种说法也不太可信。
第四种说法,秦始皇的族亲。这种说法见于许多史料,也被许多人认同。许多历史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采用了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看起来好像很可信,然而实际上也难以服众。秦始皇以前有众多秦王,且不说远了,嬴政曾祖昭襄王就有子嗣十多人,秦昭王之子孝文王也有子嗣20余人。因此,拥立皇帝的时候,如果秦始皇兄弟、子嗣都没了,他们是有资格被拥立为帝的。如果是他们中的一人,史记各处记载当不会如此含混,当会清晰记载是秦昭王或者孝文王的后裔。如果比他们血缘还要疏远,那他们应该表示不满,至少会有所记载,然而史料中并没有蛛丝马迹。因此,子婴应当不会是族子或族弟。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子婴与秦始皇的血缘关系应当比较近,而秦始皇的兄弟儿子又死亡殆尽,那么子婴有没有可能是秦始皇的侄子呢?
从字面意思分析,婴是婴孩的意思,子是儿子的意思,子婴当有遗腹子或者遗弃的婴孩的含义。长安君成蛟死时已经20多岁,完全有可能有一个遗腹子或者还刚刚出生的儿子。秦始皇在处死成蛟的时候,念及皇室血脉,年龄幼小,没有下毒手,也是说得通的。
那么,如果子婴是成蛟之子,是否符合其他事实呢?
首先,年龄上,子婴上位前后,与其两子迅速采取措施杀赵高,派兵固守函谷关,因此子婴应当有相当的政治军事思维,年龄应偏大。而如果子婴是成蛟之子,此时应当是35岁左右。那么,子嗣十六七岁也是符合事实的。
其次,成蛟是叛乱而死,其后代在秦国没有什么政治势力,对胡亥也没什么威胁。因此,子婴劝谏胡亥也说得过去。赵高为了独揽权柄,扶立这样一位皇帝,正好要依靠他,加上子婴血统又很近,大臣们也说不得什么。因此,这也很符合赵高的性格。
另外,由于成蛟叛乱的原因,秦室内部也有些闪烁其词,后人以讹传讹,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司马迁时期,就更加混乱了。司马迁因此存疑,将各种可能记载于史记各处,留下了相互矛盾不符的记载,也很符合情理。
因此,子婴是成蛟之子符合各方面情形和逻辑。虽然,史料支撑不够,但这是最让我认同的一种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