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司马迁年少大智,忍受着外界流言蜚语编写《史记》

2020-07-22 司马迁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的家族最初起源于周朝古老的占星氏族,同时负责历代文化礼仪的记录,商朝灭亡后,归属秦国,司马家曾出过一个名将司马错,为秦国消灭了秦国的一个大后方蜀国而被秦国赏识。但后来秦王赐死白起时,因司马家与白起过于亲近而被秦国打压,并由此衰落。

靠武发家的司马家族同样因为武而没落,从此流落在关中平原一带,秦朝灭亡、反秦蜂拥而起以及后来的楚汉之战,司马家族都没有翻腾起什么浪花出来,一直以平民的身份繁衍生息。直到汉文帝时期,司马迁的祖父用四千石粟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从此司马家族步入汉朝官场,不在凭借武才,而是文德。司马迁的祖父一辈子只做了一个小官,司马谈子承父业,后来因为史学成就突出,而被汉武帝征兆至都城,担任太史令一职,掌管朝廷文献、礼仪等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司马家才开始真正的踏入官场。

司马迁幼年时受到了父亲良好的教育,从小被父亲要求习字读书。年幼的司马迁也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聪慧,再加上父亲学识渊博,所以可以说司马迁幼年时接受的教育可以说是顶级的。司马迁在十岁的时候就能熟读并背诵古文《左传》、《系本》、《国语》、《尚书》等书籍。现在我们知道,人类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就是十岁以前的这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段里,大脑接受的刺激越多,就会生长出越多的神经突触,从而增加神经元之间交流信息的速度,大脑也就越聪明,司马迁就是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天才少年。

汉武帝元年,司马谈被皇帝召至京城担任太史令一职,司马迁则留在家中帮助家里耕种放牧,劳苦工作之余则认真翻读古书,像是干渴的海绵一样吸收着史学知识,欢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幼年时受到了良好的家教,青年时勤奋读书,刻苦求学,使得司马迁年纪轻轻就已经小有成就,不久,司马迁来到京城,帮助父亲做一些简单的文史资料整理的工作,年少的司马迁也从这每天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获得了无比的满足感。然而,就像自己的父亲司马谈一样,司马迁也在史料整理中痛恨于战乱和焚书坑儒导致史记传承残缺不堪,遗失严重。但父亲已经上了年纪,身体孱弱。

于是,司马迁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前往全国各地游历,遍访全国探寻和记录各地所流传的第一手历史事件资料。此时,司马迁刚刚年满二十岁。他从汉朝都城长安出发,一路向南,探访大禹治水留下的洞穴,窥视越王勾践的都城遗迹,又亲临屈原投江的汨罗江吊唁屈原,而后又到南方广袤的齐鲁大地上观孔子之遗风,向南直到西楚霸王居住过的都城,搜罗、采集各地关于楚汉时期的历史记录和人物故事。在这个长达三年的游历过程中,司马迁深入考察、询问和探究,获得了大量的关于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也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了如今史料记载的混乱和偏颇。

学成归来后,司马迁回到京城一边整理资料,一边与父亲交流探讨历史学术问题。其实,从司马迁外出游历开始,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已经开始动笔书写《史记》这本书,他让司马迁外出游历也有填补空缺的历史记录的意思。此后,博学多才的司马迁被汉武帝任命为郎中,多了不少同汉武帝一同外出前往全国各地的机会,司马迁也借助这些机会继续采集相关史料。几年后,司马谈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司马迁继续编写《史记》,继承家族世代从事著书立传的光荣传统,饱受家庭涵养熏陶的司马迁对父亲的遗憾感同身受,毅然的接过了父亲手中的笔。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子承父业,担任太史令一职,后世为了区分其父子,称司马迁为小太史公。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陵攻打匈奴,李陵巧用兵法,在战场以五千步兵共计歼灭一万匈奴军队,奈何兵力悬殊,且援军未能及时赶到,李陵被俘投降。汉武帝听后龙颜大怒,就要抄李陵的家,群臣百官莫敢辩,唯司马迁站出来为李陵说话,并猜测说李陵可能只是被逼无奈暂时投降匈奴。但不久,传来李陵为匈奴练兵的消息,汉武帝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不仅诛了李陵全家,还将之前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打入大牢,施以宫刑。

作为朝中的太史令,何曾遭受到如此屈辱?如今官职被撤,自己又被施以宫刑,彻底沦为别人口中的笑柄,司马迁本想一死了之,最终,不甘心史记就此断送在自己手中,忍辱负重的拖着残躯回到家,忍受着外界的流言蜚语,一心投到《史记》的编撰中,最终,又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在父亲著书四年的基础上,独自完成了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流芳千古。


上一篇 : 司马迁《史记》的可信度高吗?司马迁只是一个搬运者吗
下一篇 : 司马迁在狱中写《史记》的故事激励无数人,看看后世怎么评价他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