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书籍,黄巾起义往往被历史学家们冠上“三国历史开端”的名号。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那么为什么黄巾起义会爆发,又为什么选择在公元184年发起呢?
起义爆发
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 ,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 ,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 。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起义,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 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黄巾起义带来的影响
黄巾起义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起义的浪潮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危机。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拥有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黄巾起义为什么会发生?
1、东汉王朝的基本国策
回看东汉王朝的建立,是汉室子孙刘秀和门阀世家妥协的产物。刘秀发迹于河北,靠着迎娶郭皇后的方式,赢得河北地区门阀世家的支持,赢得了天下,门阀世家在帝国的再次统一过程中,成为了新一轮的既得利益获得者,帝国赏赐了他们大量的土地,因而门阀世家轻松的垄断了帝国的财政收入,把控了帝国人才的选用,门阀世家通过对人才的垄断,又加剧了东汉王朝的土地兼并。因而在整个东汉王朝,涌现出了非常多的门阀世家,比如汝南袁家,弘农杨家,河东王家、温县司马家。这些门阀世家在赢得朝廷声望的同时,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兼并土地,只到帝国的末期,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2、自然灾害的频发
据史料统计,东汉年见,自然灾害频发,短短30年间爆发了12次全国性的瘟疫。曹值和曹操都曾多次为瘟疫赋诗。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3、从地方到中央的管理混乱
东汉王朝是我国幼主执政最多的王朝。因为执政者登基时均未成年,因而外戚和宦官成为了东汉王朝两股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这些政治力量的相互厮杀(党禁之锢)常常发生,高层的内斗导致地方基层管理的失控,瘟疫、旱灾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加剧了流民的产生。
黄巾起义为什么会发生在184年?
其实,在公元183年,张角等人就确定了武装暴动的事情,为什么第二年才实施呢?是准备工作没到位?不是,原因就在黄巾军喊的那句起义口号上: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因为公元183年不是甲子年,而184年就是甲子年。
这就牵涉到一个天干地支纪年法的专业问题。
我们知道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有10位,地支有12位,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10位天干和12位地支相搭配(奇数位配奇数位,偶数位配偶数位)形成了六十个干支,称为“六十干支”,因以甲子开头而又称“六十甲子”。
汉章帝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76年,皇帝颁布新历,由此正式使用甲子(干支)纪年方式, 而官方正式确定下来的采用甲子(干支)纪年的这一年的干支为乙酉岁,所以其遇到的第一个甲子年则在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岁(公历124年)。
那第二个甲子年就是124+60=184元。 公元184年三月初五,甲子年又逢甲子日,所以张角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双甲子。
这就好比我们结婚,要选一个好日子,图个吉利,虽然没法证明这是否有效,但这作为一种文化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