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贤明的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可以说这些不良习惯导致了他的早逝

2020-08-17 明朝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明宣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纵观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几乎每个朝代都多多少少出过几个与众不同的皇帝。不过,这其中最能盛产奇葩帝王的,那就莫过于大明王朝了。

整个明朝前后不过统治了200多年,但却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奇葩皇帝。比如,酷爱木匠活的天启皇帝,和大臣赌气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还有动不动就喜欢跑出宫的正德皇帝等等。

相比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奇葩皇帝,今天跟大家聊的这位帝王,却是一位公认的贤明君主,他就是明朝的第5位皇帝——朱瞻基。

虽然朱瞻基在位仅仅十年,却创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他一生既不热衷炼丹修道,也不沉迷于后宫酒色,却在壮年因病早逝,朱瞻基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介绍下朱瞻基传奇的一生。

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

朱瞻基的出生很有意思。出生的当夜,还是燕王的祖父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明太祖朱元璋赐予他大圭。大圭象征着帝王身份,十足的吉兆,朱棣正在为这个梦高兴着,小朱瞻基就呱呱落地了。朱棣连忙去瞧小孙子,抱着越看越喜欢,当场称赞说:“这孩子就是我的福气啊!”

虽然这些在正史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朱棣“好圣孙”却是毋庸置疑的。

朱瞻基相貌英武,天资聪慧,特别是博闻强识,处处都透着灵性。而且好些脾气秉性,更与年轻时的朱棣格外相似。外加他的母亲张氏,是出了名的贤惠。如此这些,让朱棣做出判断:这孩子身上,深藏着帝王潜质,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自此以后,对朱瞻基的成长,朱棣便操碎了心。先是给他配备了强大的教育组织,让号称“靖难第一谋士”的姚广孝,做朱瞻基的首席教师。朱棣亲征瓦剌时,更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教他在实战中如何统兵布阵。

除了这些,好多教育项目,朱棣都亲力亲为,手把手的带孙子锻炼,常常带朱瞻基出门打猎,走访农家,了解民间疾苦。

总的来说,朱棣对这个孙子的培养是格外的用心。朱瞻基也没有辜负爷爷朱棣的期望,各项学业都进步很快,而且能文能武,完美地表现出过人的胆气和卓越的判断力。因此,朱棣对这个孙子各方面都比较满意。

父亲成功继位也有朱瞻基的功劳

历代皇位的传承,基本都是子承父业。也就是说,只有父亲能顺利坐上皇位,子孙后代才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可仁宗朱高炽的上位之路,却是靠着儿子朱瞻基保驾的。

“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

《明史》中的这段记载,很好的说明了朱瞻基对父亲的帮助。

按照立嫡立长的儒家思想,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确实是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但是,一向温儒尔雅的朱高炽不仅没有继承朱棣的尚武精神,而且因为身体过于肥胖体弱多病,还是个瘸子,这些缺点,都让朱棣心有不悦。

反观他的两个弟弟则是战功卓著,尤其是二弟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多次于危难之中救朱棣脱险。这一系列因素,都让朱棣不待见朱高炽,以致多次想越过朱高炽而立朱高煦为太子。

当然,朱高炽也并非一无是处,他还是有一些优点的,朱元璋曾对太子朱标说:

“汝侄(朱高炽)天性仁孝纯良,善于守成治民,他日封藩燕地,比为国家屏障,汝要善待之!”

从朱元璋对朱高炽的评价可以看出,朱高炽天生仁孝,待人宽厚赢得了众多大臣的拥护。

在父亲朱高炽与二叔朱高煦的太子之争中,朱瞻基竭尽全力为父亲助力。朱瞻基一如既往的优秀表现,也让朱棣坚定了传位给朱高炽的决心。

总得来说,在朱高炽的上位之路中,朱瞻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朱瞻基的种种优秀表现,才保住了父亲朱高炽的皇位。

“仁宣之治”有多牛

在位只有短短10个月的仁宗皇帝朱高炽遗憾离世,其帝王生涯如一颗璀璨的流星,虽然转瞬即逝,却光耀无比。

开启“仁宣之治”的虽然是朱高炽,而完成这项业绩的却是继承帝业的朱瞻基。

朱瞻基上位后,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朱高燧和朱高煦的叛乱。接着解决了让爷爷朱棣都头疼的安南边境问题。

虽然解决的办法是放弃交趾,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明朝不但深陷交趾的战争泥潭,甚至财政也被它拖累。就国家的承受力而言,朱瞻基确实做出了明智的选择。随着交趾问题的解决,明朝终于卸下了战争的负担,自此,全面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大明王朝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此之外,朱瞻基还改革吏治,除去位高权重的腐败典型——刘观父子,促成威名赫赫的“三杨内阁”。在位期间重视民生,施政重点内容包含农业发展和削减赋税。

正是这些一系列的变革转型,让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储备增加。

这些骄人的成就,让人们对“仁宣之治”一直都有极高的评价。经济繁荣,统治施行仁政,帝王勤政爱民,这三条盛世的标准,朱瞻基几乎样样全占,因此一直以来,明宣宗都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

贤明的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纵观朱瞻基的一生,从26岁登基继位到36岁因病驾崩。他在位的这10年中,整个明朝可谓是国富民强,史料中对“仁宣之治”也有着极高的评价。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一代雄主,为什么在36岁就溘然长逝了?

相比于其他帝王,朱瞻基上位后既没有沉迷女色,也没有整天躲在后宫炼丹修道,以求长生不老。但他却有一个嗜好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他特别喜欢斗蛐蛐,而且得了个“蟋蟀天子”的雅号。

著名的宣德炉就是朱瞻基命人制造的,朱瞻基对宣德炉也是爱不释手,带在身边时常地把玩。

他用来装蛐蛐的罐子,也大多是这种材质打造而成的。而宣德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白水铅”。

因此后世史家猜测,朱瞻基长时间接触“白水铅”,慢性铅中毒是有可能的。可见某种嗜好一旦到了痴迷的程度确实是害人不浅。

当然,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可靠史料的佐证,事实上史书关于皇帝驾崩这类事,一贯都写得十分隐晦。正史对于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只是记载了宣宗于1434冬突然患病,并于1435年1月驾崩,关于详细病情一概没有记载。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则是认为朱瞻基的早逝,与他的当政经历及朱家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

朱瞻基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在位期间呕心沥血,几度御驾亲征,为改革吏治民生,更是日不能食夜不能寐,长年的劳累过度也是导致早逝的原因。

还有,我们翻开明史对大明皇帝的有关记载,发现长寿的帝王确实为数不多,而反观夭折的皇子皇孙,史书倒是记载了不少。

上一篇 : 商朝老臣比干挖心后死了吗 比干最后的选择是一种解脱
下一篇 : 比干惨遭挖心后为何没有保住性命 比干的死是否是一场阴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