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将领有将才和帅才之分,有一身武艺,勇不可当,那是将才;帅才则不然,帅才不仅对于自身的武力有要求,还有就是必须具备统兵作战的能力,也就是说,必须是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人,方可被称为帅才。比如我国历史上的岳飞、王翦等人,皆是帅才,今天,我们便来聊一聊三国的帅才。
第十、关羽
关于此人个人武艺很高,而且颇具统兵作战能力;关公最厉害的战役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当时,关羽亲自率军北伐,一战消灭曹操大将于禁七军,威震天下。这一战,几乎让曹操迁都,而后召集所有能召集的兵力,迎战武圣关云长。不过关于此人缺点太明显,那便是过于傲气,因此将其排到第十位。
第九、高顺、鞠义
高顺是吕布帐下大将,鞠义则隶属于袁绍;二人皆是智勇双全,无论谋略还是冲锋陷阵都很值得称道。高顺手下有一支部队----“八百陷阵营”,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在当时那是首屈一指的,史书中对此有记载:“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这段话说的便是陷阵营,而且高顺曾带领这支特种兵一样的部队,打败夏侯惇、关羽、张飞三人,最后曹操不得不御驾亲征。
鞠义的战斗就很简单了,最出名的一战便是仅用两千弓弩手外加八百重步兵,便打败了公孙瓒的上万精锐骑兵;当然,这一战就充分体现出了鞠义的军事才能。
不过此二人的主公实在是不怎么样,有如此手下,却不懂得如何使用,高顺还好,后来只是丢了兵权,但是鞠义直接冤枉至死。可悲可叹啊!只得其时,未得其主!
第八、徐晃、张郃
此二人皆是位列曹操麾下五子良将,可将其勇。但是这五个人之中为什么单单说这两人可进十大统帅之中呢?原因无他,于禁曾是关羽的手下败将,至于乐进和张辽,则是以勇猛著称,是将才,但是离帅才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且张辽的威震逍遥津很大程度上也是依仗个人武力,因此这三人并未列入。
当时,徐晃以“畏慎”著称,张郃以“巧变”闻名;二人各有其长处;就算是诸葛亮,对于张郃也是颇为忌惮,因为这个人基本没有什么漏洞可言;至于徐晃,曹操直接评价其是“周亚夫重生”,可见对于徐晃的看重。
二人的战绩亦是不俗,徐晃曾大败关二爷,仅此一战,此人位列十大将便不亏;至于张郃大家肯定都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街亭之战,这一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三国的大局!
第七、邓艾
邓艾能做到那么大的官,深得主公的信任,可说是完完全全凭借的个人能力,邓艾的出身并不好,家境也很一般,但是凭借其才能,在三国那个乱世崭露头角,为世人所熟知。三国后期,当时有名的将领和谋士大多已经离世,邓艾近乎无敌。姜维被称为小诸葛,深得诸葛亮真传,但是事实却是他数次败于邓艾之手,可见一斑。而蜀汉的灭亡,也是邓艾一手造成,最起码他是直接原因。他当时率领过万的精锐部队,打进了蜀汉的国度,一举灭亡了蜀汉政权。而且在唐代,邓艾也是位列武庙,可见后人对他的尊崇!
第六、司马懿
说到司马懿,可能很多人敬佩他,的确,三国斗了那么多年,最后的大赢家不是魏蜀吴的任何一家,而是司马家,直接一统三国,建立了晋朝,不可谓不厉害!司马懿终生就贯彻了一个字:忍,一直忍到最后,磨剑磨了几十年,但是一朝拔剑,直接一统三国,可谓是强势已极。
司马懿统兵作战非常地厉害,举一例来说,诸葛亮的空城计,先不论历史上有没有这一事件,就算有,当时的赢家也不是诸葛亮,最起码也是双赢;因为司马懿不可能看不出来这是诸葛亮的计谋,而且就算没看出来,仍有很多种方法破局,不至于直接退兵;所以原因只有一个,司马懿故意放走诸葛亮!因为若是他杀了诸葛亮,那么自己也很难活命,这个道理历代大臣都懂!因此,司马懿位列第六。
第五、孙策
孙策,人送外号“小霸王”,这一点是说明其勇,但是孙策能子承父业,将江东地区逐渐发展巩固,仅靠一个勇字那是不可能的,孙策的谋略亦是数一数二的!孙策从继承父亲遗命开始,到他一统江东,仅用了四年时间,可见其文韬武略!
第四、陆逊、吕蒙
我们知道,孙权这个人,打仗或许不行,但是若是提到用人方面,那绝对是无人可出其右,他非常的善于用人,就拿东吴历任大都督来讲,哪一个不是人杰?其中,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直接把刘备打的来了一出白帝城托孤,而吕蒙呢?大败关羽,取其首级,整个天地间也没有几人可以做出这样的壮举吧?!
第三、周瑜、曹操
周瑜此人不仅文武双全,而且长得颇为英俊潇洒,人称“周郎”,这在当时可是美称啊!而且其妻子小乔也是当时著名的美女,孙策临死时便和孙权说了:“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可见周瑜的军事才能;赤壁一战,大败曹操,可谓是周郎的巅峰之战了,一战成名。
曹操更不用说了,是三国时期毫无疑问的枭雄,一生打过无数战役,大多是胜仗,其能力绝对顶尖。
第二、孙坚
孙坚是孙策、孙权的父亲,白手起家,奠定了东吴的基业,若不是意外死亡,或许东吴还要更加壮大。孙坚非常善于用兵,时人对他也是非常的佩服。
第一、徐荣
徐荣是董卓麾下大将,董卓对他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吕布。徐荣巅峰时期大破孙坚,一代江东猛虎,望风而逃;这还不算,他还大败曹操,曹操在他面前险些丢命。这两次战役,奠定了徐荣不可撼动的第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