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玄宗李隆基迫使其姑母太平公主自杀之前,大唐帝国的朝政实际上超过一半的时间是掌握在宫廷内部的女性手中的。
首先登场的是以贤德著称的长孙皇后,她是直接促成和建立“贞观之治”的最大幕后功臣。紧随其后的则是统治时间最长,也是最著名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再往后,中宗李显的妻子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才女上官婉儿构成的小集团几乎完全掌控了朝政,不过,很快在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集团斗争中败北,最后,唐玄宗李隆基发现并挫败了姑母太平公主政变的阴谋,至此,一个女子积极又密集的参与政事的、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宣告落幕。
皇后和公主是参政的主力,而上官婉儿则是曾经的宰相之后、武则天的女官、皇帝的妃子,故而她们身上的共同特点是出身高贵,自幼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上官婉儿的教育是其同样被贬为婢女的母亲在掖庭内部完成的)。假如推导大唐的宫廷女性在政治上表现出色的根本原因,很容易会把前面的结论当成主因,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出身豪门并且受到良好的教育,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具有女性和男性的社会地位平等的开明社会风气,假使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恐怕非但不会有受教育的机会,更不用说让直接参与宫廷政治了。
唐代之所以在对待女性方面具有如此开明,堪比现代的开明风气,乃是由于上接北朝主体的胡族传统,即承袭自游牧民族的传统。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当中,家庭主妇的角色和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当中,成年男子白天在外放牧,主妇负责在家操持家务,养育孩子,晚上牧群回家之后,男子只管吃饭睡觉,晚上照看牧群,击退野狼袭击,挤奶等工作全都由家庭主妇负责,既辛苦又考验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主妇决定了牧群和人丁是否兴旺,相应的,她在家庭事务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例如,在匈奴、突厥和蒙古等民族当中,男性家长去世之后,在长子成年之前,他的遗孀将完全掌管他的财产和全部的权力。
最典型的例证有两个,其一是成吉思汗崛起之后的蒙古宫廷政治当中,皇后和太后总是在其中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角色,比如窝阔台死后,整个朝政完全掌握在他的皇后脱列哥那手中,硬是凭借一己之力,把儿子贵由送上了汗位。
其二是近现代从西方传播过来的尊重女性和女性优先的观念,其最初的来源并非西方主流的基督教文化,而是日耳曼蛮族部落的习俗。部落时代的日耳曼人,生活方式与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极其相似,女性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传统的农耕社会,当进入封建时代之后便将其带入了西欧的主流意识当中。
大唐之后的朝代当中,偶尔还能看到个别的宫廷女性掌握朝政,但无论是在规模范围还是时间跨度上,都远不能与唐代相提并论,究其原因,乃是儒家轻视女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