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身在汉武帝时期,与卫青、霍去病、长孙贺等人并列十大名将之一,在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期,李广武功之高也得到了全天下的人的认可,可谓声名显赫。且李广体恤下士,爱戴百姓, 可是李广却一生不得志,连他的手下都得到了分封,自己最高的官职不过是个将军,没有封爵。 为什么偏偏是李广难封呢?个人觉得,自身为将之德、为将之能、为将之性的欠缺也是不容忽略的。
其实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李广一生虽然与匈奴大小交战超过70余次,并且在战争中也的确骁勇善战、勇猛无比,但从结果上看其能够拿得上台面的军功几乎没有。他每次出战,因为出征的结果不是被俘,就是全军覆没。若说是运气不好,一次两次的倒也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每次都用运气不好当借口未免就不太可能了吧。所以说,李广之所以如此“倒霉”,不单单是因为其时运不济,而是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史记》有说,李广在大战时期,尤其是在出战匈奴之时,经常会犯迷路的低级错误。不能够吸取教训、一意孤行的李广缺乏足够强大的作战指挥能力,即便是其个人再英勇善战,也难以率军取得大捷。
李广箭术精准,武艺高强,但他也因此恃才傲物,爱逞一时之勇,无论战争中情况多么紧急,他一定要坚持,十步之内,觉得自己射不中,就不射,因此多次被围,为了自己的声誉将军士们陷于危险之地。除此之外,据李广自述曾诱骗800名羌人投降,并将其杀害,杀已降俘虏是战场之大忌。由此可见李广不顾军士、不怜俘虏,欠缺为将之德。李广虽然武功高强,但对军法、谋略能省则省。在军法严明的汉朝,军纪能省则省,方便了军士们,但导致军队纪律散漫,没有秩序。而且李广虽然名声在外,军功劳却不多。五次抗击匈奴,三次不遇,两次全军覆没,还留下了阵前被俘的不耻历史。
可见李广军功不足、军治不能,欠缺为将之能。李广曾与将士外出饮酒,回城已晚,过霸陵庭被醉酒的霸陵尉所拒。后李广调任,向汉帝请命带李广同行,将霸陵尉杀于军中。我们都知道,已往有才之士,大多心胸宽广。李广却相比之下,确实欠缺为官将的心性。
李广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死于自杀,公元119年,卫青认大将军随公孙敖追击匈奴,命李广合并右将军东路出击,李广不满,进军中迷失道路,落于卫青之后。卫青未活捉单于,南回路上遇见李广,逼问询问情况,李广感叹天意难为,含怨自尽。
话已至此李广一生抗匈七十多场的同时,也要明白:当我们处于上位者之时,除了自身的能力,管理下属之能、善待他人之德、包容天下之性也要同步培养,而不是固步自封、自负其能,最终将自己陷于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之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