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每当想到屈原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疑惑,屈原身为楚国贵族和大臣,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难道他不去自杀不行吗?
在现在的很多人的眼中,奉行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在那时,士大夫的品格是高洁的,他们宁愿因为一点污浊而去自杀,屈原正好是因为楚怀王的猜忌,受不了心灵的磨难而去自杀的。
屈原是楚国贵族,与楚怀王一脉相承,在一开始的时候,屈原可以说是楚怀王身边的红人,但是人红是非多,朝廷的一些官员看到屈原的得宠后,非常嫉妒,就向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时间久了,楚怀王就信以为真了,慢慢的疏远了屈原。
每一个朝代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奸诈贪婪,企图干涉朝政,而当时的皇帝还就听他们的,屈原正好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国君昏庸,朝臣处理政治。
毕竟屈原出身是贵族,楚怀王只是逐渐疏远了屈原,没有杀了他,楚怀王不让他干涉政治,把他的从政机会抹除,但是,屈原的各项工资还有,楚怀王每次都打给他。按照李白等人的看法,此时自己应该及时抽身,去当一个诗人或者隐士,这样还能够使自己的好的形象留在君王的心中,但是,屈原不,他还是为国家忧国忧民,非常有责任心。
虽然楚怀王不相信他,但是屈原认为自己对国家的关心还会赢得楚怀王的信任,不过,现实永远是现实,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顷襄王成为了大王。
当时楚国经常被秦国打,这一次又败了,秦国让楚怀王去签订盟约,屈原不想让楚怀王去,怕他有危险,但是当时还是公子的子伊就劝他快去,说这是秦国与楚国交好的现象,楚怀王听了子伊的话就去了,不过最后楚怀王还是被秦国杀了。
此时,顷襄王和令伊子兰都很排斥他。屈原侍奉了两代君王,但是他们都不信任他,这对一个从政的人来说是多么悲哀,屈原心灰意冷,他也不愿意看到国家逐渐衰败,百姓变得贫穷,就投江自杀了。汨罗河中一声巨大的水花迸起,屈原终于解脱了,而楚国则在几十年之后被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