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契丹人的前世今生,看看契丹族是怎么崛起的?

2020-07-29 契丹人 契丹族 辽朝

契丹本源出自鲜卑,在创立初期是属于鲜卑宇文别部的分支。

初期的鲜卑分为宇文部丶段部和慕容部,三族形成鼎立之势。慕容部较其它两部发展迅速,慕容部广招汉人,积极吸纳汉人耕作。慕容部先后击败段部和宇文部,宇文部战败以后逃至漠北。《魏书》中有过详细记载,契丹和奚都被北魏击败后,从此鲜卑和奚就正式分开了,在此之前都是合称为宇文别部。单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在契丹创立的初期就受到了战争的侵辱,这也为后期契丹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后世史书上面也有相关材料说明契丹可能是匈奴遗种。鲜卑的族群确实比较庞杂,其内部确实有多个匈奴族系,前期统领宇文别部的确实有过匈奴,但是随后的岁月内,匈奴族群渐渐消失,统领宇文别部的替换为鲜卑贵族。契丹民间有个传说,人死后的魂魄需要回到木叶山和黑山,而木叶山和黑山都在鲜卑故地,由此可见契丹源自鲜卑并非匈奴。

一、北魏时期的契丹

在北魏时期,契丹因为族群较小的原因并不被北魏所重,几度交战都是以契丹所败而告终,此时的契丹只能使用朝贡的方式来获得平安。契丹在朝贡的同时也在各个方面和中原建立了联系。在战争频发的年代,规模较小且人口不足的契丹受到很多周边国家的侵扰。高句丽也击破过契丹,北齐天保四年时也攻打过契丹,并且俘获杂畜数十万头。突厥在这段时间内也对契丹发起了战争,此时的契丹战力极弱,稍有战事便不能自保。

隋开皇六年,本就孱弱的契丹发生了内部战争,各个部落之间相互攻击,史料对这方面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当时的契丹环境来看,争夺牧场应该是内部战争的主要原因。隋大业元年,隋朝联合突厥对契丹发起了致命打击,在这次战争中契丹损失最为惨重,俘获男女近四万余人,并令其杀掉男子,女子和杂畜尽归突厥。契丹的建立初期受尽了战争的折磨,但是并没有将契丹彻底击倒。

二、唐朝时期的契丹,此时的契丹已经初具规模

唐朝开始契丹迎来了转折,唐太宗和唐高宗采取保护契丹的方式来钳制突厥,这段时期的契丹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空间。唐贞观二十二年,先前摆脱突厥控制的契丹正式归附于唐朝,由唐朝廷来设置行政长官刺史一职。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当时朝廷改变外交方针,联合突厥夹攻契丹,契丹大败,这一次的战争再次导致引发了契丹内部的部落战争,各个贵族之间矛盾不断加深。在唐天宝四年,唐朝把战败的契丹交付回鹘统治,唐会昌二年得到支持,契丹摆脱了回鹘的统治。综合来看,唐朝和契丹的关系还算是友好的。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不论是契丹建立初期,还是在建立中期都是多事之秋,周边大国不停发起战争,内部战乱也时有发生,这使得本来国力不强的契丹更加雪上加霜,契丹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身影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契丹顽强坚韧的精神,和中原的频繁往来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虽然这段关系出现了多次波折。

三、 逐渐壮大的契丹已经具有国家的性质

早期契丹的社会环境较为原始,部落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通信较为闭塞。契丹早期分为八部,酋长的选取以兄休弟继为主,父休子继为辅的方式。随着多次战争的爆发,促使了契丹社会结构的改变,酋长的选取方式改为世选,并且三年举行一次。

《旧唐书·契丹传》中有过记载"猎则别部,战则同行",可见当时的契丹在没有战争爆发时,各部落之间不会产联系,但是在战争爆发后,各部落机会采取选取制度来选择酋长指挥战斗。这种社会结构后期渐渐演变成了阶级,酋长的选择不再执行上述两种选取方式。

契丹也逐渐形成了带有国家性质的民族。早期的契丹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就是靠打猎,但是也不能完全说和农业绝缘,在《隋书·契丹传》中有过详细记载,契丹是有食用粒食的习惯的,并且这是在古八部时期。

后期由于和中原加强了联系,契丹人已经熟悉了耕作,创造财富的手段也从打猎改为了畜牧。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使得老百姓不用迁徙,可以在固定地点进行生活,此时的契丹人口也增加了许多。

四、契丹建国,契丹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崛起

逐渐强大的契丹已经建立了国家,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契丹部落联盟的性质。契丹早期的部落性质导致部落之间的联系极少,相对闭塞的通信导致部落之间的经济、文化都无法得到全面发展,随着后期社会性质发生转变,经济手段的转变,以及对中原地区强盛的国家印象这些都为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这时一传奇人物诞生了,此人便是耶律阿保机。在八部时期公选的联盟首领就是耶律阿保机,但是在统一八部的过程中发生了极大的困难,除去耶律阿保机的部落,其余部落并不希望改革,各部落酋长并不希望改变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结构。因为在部落内本部落的酋长拥有绝对的权力,部落酋长的选取也逐渐呈现出了贵族化,如果统一八部那么这种权力就会交付与人,贵族的利益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害。这部分贵族我们可以理解为保守派。而相对保守集团来说拥护阿保机的部落人员都是旗下的军事显贵,虽然他们也是部落贵族,但是不是属于富豪行列,改革并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利益上的损害。后期双方集团的斗争更加尖锐,阿保机主张学习中原的文化和经济方式,俘获的汉人也让他们进行自由耕作,当然这一方式触及到了以占用而为目的的部落贵族的权力。而阿保机也主推农业方式来发展契丹,并且认为只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结构才能更好的安抚部落人民。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剩余七部趁着阿保机出征黄头室韦部归来之际,遮道劫持,让此时的阿保机交出旗鼓。阿保机被逼无奈,最终交出了旗鼓。这个阶段贵族集团获得了胜利。阿保机也趁机说到:我俘获的汉人最多,我可带领我的汉人自立一部,以此来治理汉人。缺乏远见的七部酋长同意了阿保机的条件。

历史证明阿保机是对的。在战乱频发的中原的地区,受到侵扰的汉人四处奔走,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需要的。此时的阿保机蓄势待发,逐步稳固自己的实力。终于在被逼退位的第二年以食盐为诱饵召集了七部酋长,阿保机完成根本意义上的统一。

就在同一年,阿保机称帝,自号天皇王,国号大契丹

契丹从最开始的原始社会转变为阶级社会,从部落联盟性质转变为国家性质。创造财富的手段发生了改变,政治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这对于一个游牧民族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契丹的崛起也间接推动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战争不单单是带来破坏也带来了其它方面的交流。坚韧不屈是契丹民族特有的潜质,能在战乱的时代扎住了脚跟是非常不容易的。民族在面临巨大变革和战乱时,往往可以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这才是民族之根本。

上一篇 : 在位时励精图治的唐宪宗怎么死的?难道是跟这两位公公有关吗
下一篇 : 元稹的两首禅诗,看不一样的元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