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苏定方为什么会被黑的那么惨?演义里他的形象跟史实不是同一个人

2020-07-30 唐朝 苏定方为什么会被黑 为什么抹黑苏定方

中国文学有“雅”“俗”之分,以前的雅文学、书面文学都掌握在社会精英士大夫阶层中,传播内容及形式有局限性;文化知识一直是底层民众心中的高地,而俗文学、口传文学构成了底层民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直至明朝活字印刷术才大大提升了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广度,并且将“雅”和“俗”从传播内容及形式上进行糅合,形成了以历史演义小说、戏曲等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底层人们接受和传颂的形式。在传播的过程中,创作者为符合广大群众口味,吸引眼球,在正史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难免会对历史情节和人物做出调整和修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演义小说逐渐代替了正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至于“乱象”频出。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历史上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其成就非常高,但在演义小说中,被后人写成“清平之奸贼”,更是因为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被冠以自私自利的小人形象。《杨家将》中的潘美,历史上是一位战绩卓著、忠君爱国的名将,只因在一次撤退阻击战事件中,因一个籍籍无名的监军指挥错误而背负千古骂名,被写成了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奸诈小人。戏曲《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其实是一位德才兼备,为人清廉的好官,只因为严辞拒绝朋友买官的无理要求,而被怀恨在心写成戏剧中的抛妻弃子,贪图富贵的负心汉模样,流传于民间,再难改变公众的看法。

“黑”你没商量,哪管你是帝王还是将相。历史上这样的“被黑”事件已是屡见不鲜,但那种历史性的渐进式被“黑”,甚至整个家族都被黑的体无完肤的也只有大唐军魂苏定方了。这是历史进程中时代背景造成的,更是演义小说创作者推波助澜,民间盲目传颂的结果。

苏定方是从以下几点被“黑”的:在燕山作战时,用暗箭射杀罗艺;在紫金关外用卑鄙的手段诱杀罗成;为取得李唐王朝信任,且在投降后能加官进爵,便砍杀前来增援刘黑闼的梁王沈法兴。在演义小说中,苏与罗两家仇深似海,恩怨纠缠三代,苏家始终都是以大反派面世,苏定方最后被剖腹掏心而死。被黑的毫无依据。

苏定方为什么会被黑的那么惨?

01

在《说唐》一书中,罗艺是被苏定方在交战中用暗箭射杀的。这本身就与正史不符,罗艺曾是隋将,后归降李唐受封燕王,和太子李建成结为党羽。于贞观初年(627年)占据幽州图谋反叛,太宗命令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帅兵讨伐,最后罗艺在兵败逃亡的路上被部将所杀。而武德六年(623年),刘黑闼兵败身亡后,苏定方便归隐故乡冀州武邑,直到贞观初年(627年)被唐廷起用任匡道府折冲,所以从时间上和历史事件上来看,罗艺的死和苏定方没有任何关系。

罗成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其人物塑造源于猛将罗士信,《大唐秦王词话》罗成登场自报家门“姓罗名成,字士信”。再到后来历史文学创作者为了历史演义小说故事情节趣味性的需要,罗成和罗士信就同时存在了。正史上罗士信死于洺州之战,一个虚构人物——罗成之死和苏定方又有什么联系呢?

另外一个栽赃嫁祸,就是梁王沈法兴之死。《说唐》里记载,苏定方被李世民招降之后,立即砍杀前来支援刘黑闼的梁王沈法兴,才被李渊封为锡国公。正史中沈法兴是被李子通打败后在逃亡的路上投江而死。创作者是想把苏定方塑造成一个不择手段奸诈残忍的角色,除了张冠李戴的强加罪责之外,更显得滑稽可笑的是《说唐》系列小说中,竟把神魔元素强加其上,将苏定方的儿子、孙子都渲染成不折不扣的大反派,始终处于反唐角色,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苏麟、苏凤、苏锦莲、苏宝同、罗成、罗通等等皆是小说创作中的虚构人物,其所载的故事情节皆为子虚乌有。

据《新唐书》所载“拜凉州安集大使,以定吐蕃、吐谷浑。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可知,苏定方至死都守卫在大唐的西北前线,为大唐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并非《说唐》中所载因奸计败露在逃亡的路上被罗通剖腹掏心而亡,这是对一个英雄最大的污蔑。

02

唐高宗时期,朝廷内部势力之间权力争斗是其被黑的原因

苏定方前期是以李唐集团对立面将领的身份出现在大家视野中的。年少时期便以骁勇多力、胆识超群而名闻乡里,多次打退过河北反隋义军,先是在窦建德账下听命,窦建德败亡后又投奔刘黑闼,并多次立下战功,成为首屈一指的少年悍将,刘黑闼兵败被杀之后便归隐故乡,直到贞观初年才被唐廷重新起用。而后期诸多的历史演义小说都是以隋唐兴废征战,最后大唐一统天下为主要历史题材,赢得最终胜利的李唐集团作为正面形象示人,所以在唐初的统一战争中,苏定方作为对立面被写在演义小说中倒也可以理解,但把他后期对大唐的历史功绩彻底掩埋,实属令人痛惜令人咬牙切齿。

唐高宗时期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降服周边诸国也是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苏定方作为当时第一名将而备受重用和信任,他也没有让唐高宗失望:万国来朝,大唐帝国的版图达到了巅峰状态。然而这一国家战略谋划与当时文官集团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苏定方不免会被人诟病而成为众矢之的。例如“乌海之战”在后世的文献中就没有记载,由此可知苏定方一直受朝内文官集团的打压,故意隐瞒他的历史功绩,以至于盖世奇功得不到宣传,名誉大损。

朝廷之上充斥着各种权力的明争暗斗,门阀之间互相猜忌互相掣肘是不争的事实,苏定方作为一个武将,长期在外带兵打仗,远离朝堂,在政治上处于中立状态。再者其性情耿直不懂圆滑,又屡建奇功,招人嫉妒也在情理之中。《新唐书》载“帝悼之,责谓侍臣曰:定方於国有功,当褒赠,若等不言,何邪?乃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曰庄”,按道理来说为了国家边境长治久安,边防大将的死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到朝廷, 但高宗是从他处听说苏定方逝世的消息的,而且是过了很长时间才听说的,这本身就不符合情理。

03

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时代背景使其逐渐被“黑”

明朝中后期小说、戏曲创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再者印刷技术也趋于成熟,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物质生活也随之提高,且对其爱好和需求也不断增长,这就激发了一部分文人创作小说、戏曲的热情,而其更能灵活的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内心情感,这也是其繁荣的重要因素。

清政府作为少数民族统治华夏大地政权,对汉族的民族英雄是极为忌惮的,更不予宣传。对文人创作文学也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那些不利于统治者的文学创作都被销毁禁止。大环境下也造就了文人的创作取向,文学创作的复古倾向更为严重,这不利于文学创新,所以诸如《说唐演义全传》之类的创作,有凭空构撰脱离真实,模仿其他演义小说的痕迹,其内容更是光怪陆离,失之偏颇。

有些作者除了以正史或野史笔记为主要创作素材进行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时代的讽刺之外,还加入了一些新奇因素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来增加其传唱度;再者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意愿,其内容由隐晦性变成了颠覆性,篡改之风已经开始盛行。很多作品为了追求更高的真善美辨识度,只得把故事情节中的“恶”扩大化,这种强烈的落差感更能表达底层民众内心情感的诉求,很少有人去追究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以至于民间传唱度高反响大。很多人物及情节深入人心,对后世影响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歪曲历史及人物的事情也在所难免。

苏定方的人物形象第一次完整展现,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诸圣邻在民间戏曲说唱基础上编著的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中,以文武兼备、至孝忠君的正面形象示人。其形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清康熙年间诸人获写的历史演义小说《隋唐演义》,到雍正年间所编著《说唐演义全传》便将苏定方在通俗演义文学中的反派形象彻底定型了;其后的诸多作品中,苏定方及其子孙都以奸佞小人的嘴脸出现,完全被一黑到底,这些著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流传甚广,苏定方再也无法翻身了。从明朝万历年间《大唐秦王词话》到清乾隆年间《说唐合传》,整整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苏定方家族一次次的持续被“黑”,逐渐被“黑”的彻底,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位历史名将辉煌灿烂的一生,苏定方不仅英勇盖世,而且为人正直,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他是拱卫国土,平定四方的大唐军魂,更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人们很容易相信先看到的事物或听到的话,一旦形成主导地位,就很难去接受其他的不同意见了。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双眼,如果盲目相信并传播,岂不助长了别有用心的人。而对那些肆意践踏文学创作,唯利是图之人,还请您“笔下留情”。黑白颠倒、肆意扭曲的故事屡见不鲜,颠覆性的文学创作并不是指歪曲了的价值观,当事实被认为是谎言的时候真的是一种传承的悲哀了。

上一篇 : 刘备错过的人才有哪些?错过这几位他的江山灭亡很快
下一篇 : 刘备一生错过这三位人才,这些人为何不肯追随刘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