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明王朝在对外军事战争中几乎都以胜利告终,甚至在对当时欧洲霸主——荷兰也战而胜之,在当时的料罗湾大海战 中击败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双方出动近百艘战舰数万人规模一点不比满清时候的中英鸦片战争小。“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体现了明王朝君主的自信与尊严。
但是也有例外的那就是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这场战役我们失败了而且是大惨败。因为当时逐渐强盛的瓦剌向明朝政府邀赏,结果当时大太监王振没有同意,随后瓦剌制造事端。我觉得这件事上王振没有错的,强盗都到家门口了还欲取欲给这才不正常,要知道当时经历了仁宣之治国力强盛,大明禁军远不像后世那么不堪一击,那还是一支追随成祖深入漠北的军队,勋贵武将还没有堕落的军队,当瓦剌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当然要给予重击断了他们的念想。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举兵南下,这时候20多岁的青年皇帝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想着建功立业向数十年前的先祖那样痛击来犯之敌甚至深入漠北好让自己成为一位有建树的皇帝。所以很多人认为是王振挟持英宗是不靠谱的,王振最多是投其所好。何况英宗御驾亲征绝对能提升士兵的士气,英宗甚至不可能想到自己会失败所以英宗召集了明军绝对主力,拱卫京师的三大营,以及长江以北不需驻防的部队大约20W人对外号称50W大军以及大部分跟随朱棣靖难成功的勋贵及核心臣子迎击5W左右的蒙古军队,旁边还有宣府大同的数万边军做支援,就是这样的豪华配置我们的大明军队败了精锐几乎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虏,六十六位大臣战死,整个勋贵集团几乎全军覆没,这是在历史上都是很少的。
明朝时期土木堡之变的影响在哪?
这次惨败只有区区十数天,这种大规模战争如此快的全军覆没也是罕见的,我就先不在这里阴谋论就单纯分析这次战败的影响。战败后新皇即位整个勋贵集团全军覆没没人开始制约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开始强大甚至和皇权分庭抗礼,和后边皇帝提拔宦官制约文官集团不无关系。可以说对于整个明王朝而言土木堡之战也是重大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标志了文官集团的崛起和宦官集团长达百年的内耗,如果有勋贵对皇权的支持宦官绝对不会如此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