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依山而建,始建于三国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操三子曹植的墓地。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1951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清理出土文物132件,其中除 玛瑙珠、玛瑙泡、青玉璜数件较精外,其他大部为陶制明器,象车、案、壶、盆、鸡、狗、鹅、鸭之类的文物。为加强对曹植墓园的保护,1998年山东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对曹植墓进行了修建,建成了现在的陵园
曹植墓依山而建,封土为冢,墓中内部陪葬品简单,反映了当时的薄葬风俗。
曹植的墓冢之中,他的棺木被放置在棺床之上,棺床有云母朱砂以及木炭做底。陪葬的物品放置在两侧,在棺木的左侧是陶做的牲畜家禽,和陶车陶丼等物品。右侧是一些厨具,陶壶,和陶罐。
在这些随葬的物品中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墓穴还是以简朴为主,这样的情景不仅仅反映了曹植生前生活拮据,更加反映出了曹魏时期的薄葬风俗。
他葬身之所,占地到达了1200亩,两侧有河流萦绕,北面的时候有连绵的群山。作为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歌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以在上世纪的时候,政府专门拨款修葺了他的墓冢。
因为年代的久远,他的墓穴之中,有很多古建筑已经被风雨侵蚀,目前还剩下几座古石碑。石碑背部雕刻的盘龙,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碑文一共有22行,这个碑是曾经堙没在黄河之中,在清代的时候才被捞出。除了这块之外还有两块比较珍贵的石碑,其中一块是明传碑,上面的字迹被侵蚀的十分严重,仅仅可以辨认出六个字。还有一块是明朝时期一名官员所建立,上面还提了一首七律诗,这块墓碑保存至今比较完好。
他的墓室之中是前堂较为方正,后室呈竖长状,是典型的汉代墓葬的形制,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前堂主要是用来放陪葬品,象征着他日后在地下世界的聚会饮食。后室则是放置着棺木,是主人专门休息用的地方。
在他的墓葬之中出土的东西,有一组精致的玉佩,一共有四件最上面的是云形状态,呈现为椭圆的状态,两侧的玉佩是半壁的形状。做工十分精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器。
在年少的时候就被人所熟知的他,在刚过了不惑之年的时候就病逝了。历史上的文人经常叹息说曹植的死是因为他的兄长曹丕,其实从历史角度上来看,当时的时代确实需要的是他兄长这样的实干性人才,曹植虽然素有才华,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低能。
作为政治上的低能,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经常向皇帝随意的打报告,这样的行为自然触怒了很多人,最后导致了他的抑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