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从蜀国这边说,刘备最厉害,其次诸葛亮,再是五虎上将,再到魏延,东吴,孙权不咋地,虽然小时候别人说他天才,相比刘备曹操稍微次一点,小霸王还是可以的,在是周瑜,绝对是一流的人才,魏国曹操肯定是大人物,五子良将也不会比五虎差多少,早期郭嘉比较厉害,当然整部三国司马懿最牛逼!
魏延是被误解了几千年的英雄,他为蜀汉政权立下过汗马功劳,关羽守荆州,魏延守汉中,可见刘备对其才能的认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恐怕和演义里描述的绝然不同,双拳难敌四手,战争的胜负绝非仅凭主帅个人武艺的高低,刘备征战一生阅人无数,把汉中托付给魏延是对他能力的充分肯定,他亲见董卓专权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临终托孤是文职的诸葛亮而不是魏延,诸葛亮通过南征北伐逐步掌握政权和军权,而诸葛亮每次点兵出征,魏延必在列,可见他也是依重魏延的御兵才能的,也是他从文职转变为三军统帅的老师。
诸葛临终把权力交给同样是文职的杨仪而不是德高望重的魏延,他深刻理解刘备临终托孤的用意,也是对先主的负责,他知道魏延并无反心,否则以他的权力随时可以置魏延死地,他知道蜀国不能没有魏延,相当于赵国的廉颇,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切是他没料到的,一帮文人把魏延搞死了,并冠以谋反罪名。难道魏延真的有反心吗?魏延一生作战对象都是魏国,结下不解之怨,降魏他不会有好结果,再说他当时地位并不低,没道理降魏,以能力,地位,威望……他都在扬仪之上,受制于杨仪他是不服的,魏延之死是一代名将的悲剧,当然假如他掌握蜀国大权会不会成为曹操也很难说。
“马岱斩杀魏延”是杨仪为自己的“魏延谋反”案件寻找的一个内讧成为的理由。是“魏延冤案”直接证据。是杨仪不以国家为重而以i一己之利为重的直接证据。是杨仪祸国的直接证据。也是蜀国国势衰弱的悲哀。我知道三国演义很多地方都是扯淡的,但是对三国这段历史真心不是特别理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魏延真的是被马岱杀得,同时诸葛亮在军事和战略方面真的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牛。
魏延就是不死也不会掌握军事大权的,魏延想做第二个诸葛亮,诸葛亮明白自己的这种制度的危害,大权独揽,会严重威胁到刘氏皇权,诸葛亮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样做了,但不会把这种制度常态化,因为他能保证自己不反,不能保证后继者在这种巨大的权势面前没有想法,即使魏延能像诸葛亮一样忠心,那么再之后的继任者呢,总会有有野心的人,所以诸葛亮死后分权是必须的,姜维的兵权实际上是被蒋琬限制的,而魏延要的是大权独揽,这才是他被杀的原因。
魏延是自己作死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御敌取胜上,特别是点七星灯续命哪个环节,充分表明魏延的行为对诸葛亮是有实质性的伤害的,他让诸葛亮泄气了。从这一点看其实他死得不冤,因为他把诸葛亮的心气消耗了。
《三国演义》读过三十多遍,很多细节章节都会背诵,于是读《三国志》~《华阳国志》,还有《三国史研究》。关于魏延,有几点是公认的:第一,他是蜀国后期唯一一员超群的大将,有勇有谋;第二,他功勋卓著,无人可比;第三、他地位崇高,仅次于诸葛亮;第四、他性情高傲,善于带兵,却与杨仪势同水火,甚至拔刀相向,诸葛亮也无计可施;第五、他不听诸葛撤军遗令,不服从杨仪指挥;第六、他从未想过带兵降魏;第七、他死于马岱之手;第八、杨仪夷其三族,但终究下场可耻可悲;第九、后主刘禅念其前功,令人收而葬之;第十、魏延死后,除姜维勉为其难穷兵黩武之外,蜀国再无人担起兴汉之责。综上所述,魏延之死是蜀国严重内乱,后果就是痛失大将,遗祸国家,加速了蜀国的败亡。
略感觉有些站不住脚,魏延在军中威望高是共识,那么杨仪要造谣并广泛传播也需要时间,在这个造谣的时间里魏延的心腹一定能听到这种声音去告诉魏延,魏延和杨仪本身不合这也是共识,所以魏延一定会防备,而不会走到猝不及防这种状态,所以三国志写的可信度要高些,但历史的东西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真的情况很难得到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