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关于张献忠屠四川的真相,其实张献忠是被清朝泼了脏水

2020-08-08 明朝 张献忠屠四川的真相 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

关于张献忠屠四川的真相

一、首次入川,秋毫无犯,得百姓拥戴,兵力大增

崇祯十三年(1640年)六月,张献忠在枸坪关被左良玉击败,率部突入四川。张献忠为了对付湖广军、四川军和陕西军等几股势力的联合绞杀,“剩数百骑相随”。也就是说,张献忠身边只有几百人,他采取“以走制敌”的策略,一昼夜能行三百余里,快速流动躲避官兵的围剿。

这个时候的张献忠,疲于应付官兵,根本腾不出手来杀老百姓。

杨嗣昌为了对付张献忠,采取了分化和招安的方式,宣布赦免罗汝才罪,归降者授以官职,唯不赦张献忠,有能擒获张献忠者赏万金,封侯爵。但第二天,杨嗣昌驻地的墙壁上就出现“有能斩督师来献者,赏银三钱”的布告。

到了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张献忠已在四川转战了近半年。农民军在开县黄陵城被官军左良玉部追击,左部参将刘士杰、游击郭开力立即出战,农民军以逸待劳,张献忠抽出一支精兵绕到官军后方出击。左良玉逃走,刘士杰、郭开力被击毙,官军将士死伤过半,农民军获得全胜。

左良玉在写给朝廷的奏折中称:“……贼寇数万,凶悍至极,每与官兵鏖战,必有神鬼相助……”

我们来分析的一下,张献忠以数百人进入四川,如果他疯狂屠杀百姓的话,队伍还能扩张到数万人吗?再者,帮助他打仗的,也许有当地的巫师,巫师带着奇形怪状的面具,被官兵误认为是鬼神。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张家长,李家短”这句俚语。

“张家长,李家短”这句白话俚语与张献忠有关。张献忠治成都时,派缉事兵丁,于大街小巷来往巡查。当时有两口子,在城墙边搭了间草棚棚居住,一天深夜,这男子喝了酒,东一句,西一句说个没完,妻子听得十分疲倦,便开口骂道:“半夜三更了,你还张家长,李家短说不停。” 谁知这夫妻对话被缉事兵丁听了去,第二天这男子便被捉进官府。张献忠得报后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好!你们听,他说的‘张家长,李家短’,分明是说我家长,(李)自成家短嘛!此是吾家胜自成之谶也!他是个良民,发赏释放。”于是,“张家长,李家短”这句白话俚语便流传至今。

民间流传的故事,虽然无法证实真伪,但至少证明张献忠不是一个妄杀的人。

我要提醒一下大家,很多民间流传的事情,不一定是假的,就如张献忠的江口沉银,虽然官方的书籍记载流寇用船运送宝物顺江而下,却没有清楚记载究竟财宝藏在哪里,反倒是民间流传一句顺口溜:“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后来的考古证明:民间传说是真的。

二、二次入川,建立大西国,所杀的都是前明的余孽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率部向四川进发,于六月二十日占领川北重镇重庆。

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初九日,农民军攻克成都。明藩成都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渌自杀,四川巡抚龙文光、巡按御史刘之渤、按察副使张继孟等明朝派驻四川的主要官员因拒不投降,均被农民军处死。

看到没有,张献忠并没有杀老百姓,杀的都是明朝的官吏。

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以成都为西京。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传》记载:“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诡开科取士,集于青羊宫,尽杀之,笔墨成丘冢。坑成都民于中园。杀各卫籍军九十八万。又遣四将军分屠各府县,名草杀。伪官朝会拜伏,呼獒数十下殿,獒所嗅者,引出斩之,名天杀。又创生剥皮法,皮未去而先绝者,刑者抵死。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贼将有不忍至缢死者。伪都督张君用、王明等数十人,皆坐杀人少,剥皮死,并屠其家。胁川中士大夫使受伪职,叙州布政使尹伸、广元给事中吴宇英不屈死。诸受职者,后寻亦皆见杀。其惨虐无人理,不可胜纪。”

上面这一段清朝人编撰的《明史》,我们逐个来分析一下。

张献忠建国了,肯定要开科取人才,好巩固国家的统治,他就是再怎么嗜杀,也不可能妄杀无辜。至于他杀士子这件事,多少有一些可信性。他虽然建立了大西政权,可是地盘就那么一点大,其势力比南明小多了。你开科取人才,也要别人愿意来考才行啊!

那时候的士子们,都怀念着明朝,谁会参加你大西国的应试呢?

看到没有人愿意来应试,张献忠当然火了,你们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为别人所用,所以杀了一批捆绑来的士子。但是这件事被清朝大肆抹黑,说他杀光了四川的读书人。

我们再来看看“杀各卫籍军九十八万”,有老百姓吗?没有!

后面杀的都是前明的官吏。有老百姓吗?同样没有!

在那个年代,士子、官吏、士兵这些人,在四川总人口的比例中,所占不到10%。也就是说,张献忠杀了这10%的人。

至于那句“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六万万是多少?那就是六个亿啊!

别说一个四川,就是全国的人口,都没有六个亿呢!

所以《明史》的水分太大,随便挤一下,都一两桶。

三、张献忠屠杀的次数与人数探究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张献忠大规模屠杀纪录主要有四次,三次大屠杀,一次小规模屠杀。

一是1645年农历十一月血洗成都居民;二是1646年农历二月遣四路人马向成都东西南北州县“ 除城尽剿”,只要不在城内的不分男女老幼都杀光,要想活命就得入城,或迁入已经空出来的成都;三是1646年农历六月将迁入成都的百姓一网打尽,再次血洗成都。还有一次小规模屠杀,即1645年农历十二月在大慈寺(另说青羊宫)屠杀全省来应试的士子。

我们来分析所谓的屠杀记录,“1645年农历十一月血洗成都居民”:张献忠既然定都在成都,他不是傻子,为什么要杀光成都的百姓,这不是明摆着把自己往绝路上逼?他既然已经立国,肯定要做做样子善待百姓,不可能随意屠戮。

我做出判断,张献忠所杀的,应该是前明官吏的家眷。他逼前明的官吏投降,不得已那么做!

别看明朝那么腐朽,可是从皇帝到普通士子,还是很有骨气的。否则,也不会因为剃发的事件,死那么多人了。

“1646年农历二月遣四路人马向成都东西南北州县“ 除城尽剿””。这话实在太荒谬,张献忠立国之后,肯定要部下东征西讨,扩大地盘啊!前明将士抵抗,双方展开一场战斗,死伤在所难免。张献忠的目的只是扩大地盘,并不是杀人!

“1646年农历六月将迁入成都的百姓一网打尽,再次血洗成都!”这样的记录,估计傻子都不信。张献忠还在成都当皇帝呢!他上一次杀光了成都的百姓,使自己变成光杆子司令,下一秒,他又把迁移进城的百姓杀光,有这么恐怖和丧心病狂吗?

要知道,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北京之后,也只是对百姓掠夺和拷问前明的官吏,并没有做出血洗北京城的荒唐事出来。

当然,为了掠夺浮财,杀几个人的事情,肯定发生了。但是绝对不可能残杀全城的百姓。

也正是因为张献忠杀了地主富豪和官吏,夺走他们的钱财,他们才会写书抹黑张献忠。“打土豪分田地”,历来都是农民起义的标杆,张献忠也不例外。

很多史料的记载,都不足为信的。以《纪事略》为例,书中写了张献忠在乙酉年(1645年)杀尽士子,但又说“是年开科,乡荐二百人,会试取毛井吉等百二十人,廷试擢汉州劣生龚济民状元及第。”

既然都已经杀光了读书人,那么后来应试的读书人,又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难道从江西和湖南飞过来吗?

在关于张献忠一共屠杀了多少人的这个问题上,争议很大!无论是《明史》还是《后鉴录》而或是诸如《小腆纪年》、《寄园寄所寄》、《蜀记》、《续编绥寇纪略 》、《锦里新编》那样的地方志等书,也都信誓旦旦地说张献忠杀了“六万万”。

后代的学者们对这“六万万”进行了探究,涉及到古代“合文”计数,如《资治通鉴》有“佛事饭僧万万人”。古代还有“衍文”计数。因此,学者们认为,“六万万”其实就是60万。

明末四川总人口为300多万,那为什么到了康熙年间,所剩十几万,即便减去张献忠所杀的60万,还有200多万人,去了哪里呢?

四、四川境内人口锐减的原因,并不是张献忠,罪魁祸首是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夏,南明福王弘光政权灭亡。十一月,清朝用剿抚兼施的策略,一面以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进剿四川,一面派人下诏诱降张献忠,劝说他归顺清朝。诏书说:“张献忠前此扰乱,皆明朝之事……张献忠如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 。并威胁说“倘迟延观望,不早迎降,大军既至,悔之无及” 。

也就是说,大清想把张献忠变成第二个吴三桂。

但是张献忠是怎么想的呢?

他是皇帝啊!大西国的皇帝,你顺治让人家一个皇帝来臣服于你,压力太大了。

再说了,张献忠看不起大清,他认为清军是外夷,是被吴三桂利用来打击李自成的,兵力也不多,也就十几万人。

就那么一点实力,想让我臣服你?门都没有!

张献忠想着,明朝灭亡了,李自成也败了,现在就剩下我大西皇帝,和顺治那小孩争天下了。我占据着着天府之国,你没有本事打进来。再说了,当年蜀国的诸葛亮还六出祁山呢!

对于大清的劝降,张献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强了一决高下的信心。

试想一下,如果张献忠滥杀无辜,他肯定会失去民心,没有民心拥护,他凭什么与大清对抗呢?

从1645年到1647年,张献忠与清军作战,如果他没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他对养子孙可望说:“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表明了张献忠联明抗清的决心。接着,分其兵为四,并命令四位将军,各率兵十余万向陕西进发。九月间,张献忠率部离开成都,北上迎击清军。

从上面这一段可以看出,张献忠虽然起义反明,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大明的人,绝对不会投降大清。

不久,由于部下的叛变,张献忠在与清军统帅豪格的作战中,不幸中箭身亡,终年四十岁。在他死后,大西军将领与朱由榔的南明联合抗清,还坚持了十几年。

张献忠死了,我们再来看看四川人口骤减的根本原因。

《圣教入川记》记载:“张献忠灭后,旗兵在川,……彼时川人不甘服旗人权下者,逃往地方,聚集人马抵抗旗兵,如此约有十载。迨至一千六百六十年间,川省稍定,始行设官。……此时四川已有复生之景象,不幸又值云南吴三桂之乱,连年刀兵不息。自一千六百六十七年至一千六百八十一年,一连十五载,川民各处被搂,不遭兵人之劫,即遇寇盗之害。……四川际此兵燹之后,地广人稀。”

《圣教入川记》是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所著,主要记叙他们在四川一带传教的经过和所见所闻。西方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是被张献忠封为“天学国师”的,他们都是张献忠制造四川大屠杀的目击证人。

因此,他们所撰写的《圣教入川记》也应该说最具有权威性。国内长期不知此书,直到1917年,上海教会的法国传教士古洛东(Gourdon)才把它翻译成中文。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利、安两名传教士的口述。他们在张献忠称帝那年经人推荐,被张封为天学国师,直到张献忠被清军射死,都在张献忠身边。

从书中的情形可以推测,在张献忠死后的十几年间,大西军余党都在与清军作战,也正是这种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了人口的骤减。

我们再来看看清军是怎么屠杀四川百姓的。

在《客滇述》中也有记载: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还有康熙曾下令“就地打粮”:“惟蜀路运粮,最为重要,宜于所复城池、村落,遍访贼积米谷,悉行察收。俾进蜀官兵,不悞支给。”

清军把粮食都抢走了,老百姓还怎么活啊?饿死的饿死,逃荒的逃荒,蜀地成了无人区。

如王屏藩部的北路将军、后被吴三桂封为国公的谭宏,“康熙二年,年逾七十,淫虐无度,虏人妇女,所在地方,劫掠财贿。有不从者,即诬以罪,倾其身。宏妻姜氏,尤嗜贿利,于保宁多畜无赖为义子。凡犯一恶情理难容者,贿投姜门,问刑者即莫敢问。广(广元)、南(南江)、通(通江)、巴(巴中)、太平(万源)诸州,宏兵络绎不绝,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穷谷人迹罕到之地,尚不得免。税及屠者、草履、鸡子,一切诛求。生灵涂炭,怨声满路。”

到了康熙年间,张献忠都已经死很久了,老百姓还在遭受着清军的肆虐,所以说,四川就是被清军给“整”光的。已经到了“十室九空”的境界,两百多万人呢,就是这么没了的。

五、张献忠的“七杀碑”,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都知道张献忠在四川杀人无数,立下七杀碑。两侧碑文分别为:“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张献忠的部队将四川男女老幼,全部带到此碑之下斩杀,直到杀光了四川的百姓。

事实是这样的吗?

四川广汉房湖公园内的“圣谕碑”

首先我们不提张献忠死后,他的军队还能坚持抗清十几年的事情,单说着“七杀碑”。

实际上,这个七杀碑根本不存在的,是野史谣传。

在清朝早期的文史中,根本找不到关于“七杀碑”的记载。

不过,真正的“七杀碑”倒是有一座,原名叫做“圣谕碑”,至今还在四川广汉房湖公园内,碑文上写的是这样: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圣谕碑的意思是,人要学会感激上苍的赐福,同七杀碑的什么“杀杀杀杀杀杀杀”毫无联系。

很显然,圣谕碑并不是七杀碑。

“七杀碑”之流传于野史,还有某些武侠小说中。

结语:张献忠究竟有没有大肆屠杀四川人,我认为,绝对没有!

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一将功成万骨枯”,张献忠作为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从起义到身亡,前后十几年,历经百战,杀人肯定是无数的。

他在四川建立大西国后,不仅要面对大清军,还要面对明朝的势力反扑,所以在四川的两三年间,大西军一直在四面作战。

打仗肯定要死人,躲不及的老百姓被殃及的事件,肯定有。

他杀的都是明朝的官吏和士兵,还有士子,牵连的人肯定也不少。但是大肆妄杀百姓的事情,估计是后来的读书人杜撰的。

长达十几年的战乱,导致农民无法如期耕种,仅有的粮食被清军抢走,大量百姓饿死。

持久的拉锯战,以及清军惩罚性和消耗性的持续屠杀,最终导致四川人口锐减到百分之十。

这才是四川人口骤减的真正原因。

张献忠泉下有知,表示这个黑锅他绝对不背。

但是无论怎么样,四川人口的骤减,多多少少与张献忠还是有一些关系的。

也正因为四川人口那么少,这才有了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事件的发生,从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百姓陆续迁徙过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乾隆年间。

上一篇 : 一个外国人记下了张献忠屠四川的真相,他的记载可靠吗?
下一篇 : 关于张献忠屠蜀的真实历史,凶手其实并不是张献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