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年,被元朝大军逮捕的文天祥在苦劝无果的情况下,从容的赴死了。中国历史上有文臣也有武将,人们总说武将的宿命就是战死沙场,这对于武将来将无疑是最好的归宿,那么文人呢?文人的归宿又该何去何从呢?南宋时期的文天祥,他是通过考取进士,然后进入朝堂之上,历史上对于文天祥的介绍就是,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相当有风骨的人,坚持抗元,誓死不降。
文天祥这样的一个大文人,多年的抗击元军,又怎么会不知道他自己只是在垂死挣扎罢了。当时中国的大势,没有一人,一支军队可以挡住南下的元军,文天祥也不行,忽必烈入驻中原对于元朝来讲也只是早晚的事情,文天祥很清楚自己的这样继续抗元的下场会是什么。但是对于文天线来说,他绝不止有抗击元军这一条死路的选择。元军南下,元朝的政治急需汉人来帮助元人稳固,甚至是需要汉人来帮助元朝稳固中原民心,去元朝做官是一条路,隐居也是一条路。但是这个说出“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大文人文天祥,却是没有选择任意一条可以安稳度过晚年的道路,毅然的走在了元朝的对立面,甚至被捕后无数人的劝降也都不管不顾,一心求死。
这就是文人风骨,是一种国破则无家,家破则无人的气节,是一种身为亡国之人,绝不苟活的坚定信念。文天祥真真正正的向无数人诠释了这个道理,自己的国家都亡了,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苟活在世界上呢?这也是中国古代长久的教育所产生的效果,有大家也才会有小家。而出身进士的文天祥更是很清楚的明白这一点,可以死、可以抗争,但是绝对不可能苟活、不可能生活在仇家的庇护下,但是宋朝就没有人投降吗?肯定是有的,但这又何尝没有反映出文天祥的文人风骨呢?在大敌当前、而自己又是孤军奋战的时候,可能意志不坚定的人早就放弃了吧!但是文天祥没有,甚至被俘虏多年,也是不改初心,坚持自己的原则。
中国的科举考试延续千年,文人也是朝堂之上的最大政治团体,哪怕是在近代,文人的风骨也是让人可敬可叹,例如在戊戌变法时期,为变法努力、献身的戊戌六君子,其中谭嗣同更是向天呐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句。文人风骨,若说武将的最好的归宿便是沙场,那么中国的文人的最好的归宿可能就是为实现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的想法而献身吧!
文天祥是可敬的,可敬在哪怕国家灭亡,也能够坚持本心,没有丝毫的放弃;可敬在独自一人,孤立无援,却能够展现出比某些武人还要坚强的毅力;可敬在面对极大地诱惑,却依然没有迷失自我,很清晰、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的本心;可敬在拥有即便走到末路,也不后悔的坚定决心;可敬在明知是刀山火海,也有着坚定地信念去走上一遭;可敬在独自一人,却向元军、向元军统帅展现出了南宋读书人的风骨气节。
固然文天祥被后人冠以很多的头衔,什么抗元名将、诗人……但是可能在文天祥看来,自己也只不过是一个背负着国仇家恨的顽强的亡国之人;只是一个坚持着自己内心、有着自己的气节风骨的读书人,只是一个拥有着无法实现复国梦想的普通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