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没想到朱元璋废丞相之后,皇帝成了一种最苦逼的职业

2020-07-13 朱元璋废丞相 明朝的灭亡 朱元璋的宰相

明朝以前的朝代设立宰相,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就是帮助皇上处理国家朝政大事,让皇上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脱身出来。第二就是代替皇上管理朝中大臣,同时作为皇上与大臣们之间的润滑剂,协调处理两者之间的各种问题。

但是宰相制度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容易擅权专政。宰相一旦做大,如果没有相应的制约力量,完全可以把皇帝给撤换掉,对皇权产生极大的威胁。

朱元璋经过千辛万苦当上了皇帝之后,非常担心宰相擅权把自己给架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直接废除了宰相,没想到出现了两个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皇帝成了一种最苦逼的职业。明朝的皇帝一个人要身兼双职,除了要完成皇上的工作,还要承担起宰相的任务了。全国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由他一个人来处理,工作量大的惊人。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

朱元璋是全国劳模,身体素质好,精力充沛,而且从小吃过苦,能胜任很多繁重的工作。他可以用拼命三郎的精神来处理所有的事情,即使宵达旦也不会感觉疲劳。但是大明朝不只有他一个皇帝,他的后世子孙们长在皇宫,从小养尊处优,过着优渥的生活,肯定吃不了这种苦的,不可能每个皇帝都是劳模的。

后来的皇帝实在是干不下去了,为了减轻工作量,设立了新的内阁制度,专门选取几位有才干的人员,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第二个新的问题就是皇帝直面百官。以前在皇上和百官之间有宰相这个缓冲地带,君臣矛盾不明显,甚至有问题,还可以甩锅给宰相这个替罪羊。现在没有这个缓冲地带了,皇上就只能直接面对百官。百官相对皇帝在数量上占优势,大臣们无论是否结党,都会形成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必然要对皇权产生冲击。仅仅靠皇上一人,是无法与庞大的文官集团相对抗的。面对百官的攻击,皇上急需有可以依靠的力量来与文官集团相抗衡。

在明朝以前,皇宫之中一般有三股力量相互制约,相互制衡。这三股力量分别是外戚集团,宦官集团,文官集团。明朝基本上解决了外戚干政的问题,皇上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宦官集团。

虽然朱元璋曾经下旨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干政,并把这话刻在了石碑之上,但是随着情势的发展,后来的皇帝早就把这条圣旨给丢到角落里去了,开始重用宦官,并出现了许多权倾一时的大太监。

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不同,他们的权力来源就是皇权的赋予,一旦失去了皇权,他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同时宦官也不能对皇权造成威胁,太监再牛逼,也不可能篡位当皇帝。所以宦官集团天然是站在皇上这一边的。当皇权出现了困难的时候,宦官集团第一个冲上前来为皇上出谋划策。宦官集团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帮皇上征税,尤其是征收商业税,让明朝财政有源源不断的补给。有了钱,可以解决很多事,可以赈大灾,可以发军饷,可以平叛乱,没有钱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哪怕你皇帝再贤明,工作认真再也没用。

万历年间最出名的大太监就是魏忠贤同志。魏忠贤以前虽然经常也有昏君出现,但是明朝整个朝政还是比较正常,没有出什么大乱子,因为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相互牵制,防止对方做大,并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如果其中一方势力过大,皇上就会借助另一方的力量进行打压,保持明朝政治势力的平衡。

魏忠贤时期正是明朝的小冰河时期,北方灾害频发,产生了大量的流浪人口,引发了蔓延全国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平定叛乱需要大量的军饷,无奈之下皇上低声下气地向大臣们借钱,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愿意出钱。因为当时的文官集团主要是东林党,东林党最为人不齿的地方就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广大的商人集团说话,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根本就不愿意出钱为国家排忧解难。

当魏忠贤被崇祯皇帝给砍了脑袋之后,以前还能帮皇上弄钱的宦官集团,一下作鸟兽散,朝廷再也筹不上钱来了。魏忠贤在的时候,全国仅有几千名流寇,明朝财政仍然有实力可以解决此类问题。魏忠贤死后,以东林党为主要力量的文官集团失去制衡,迅速做大,拒绝缴纳商业税,明朝财政捉襟见肘,没有钱赈灾,流寇数量迅速上升到几百上千万。

明末的政治矛盾越演越烈,最后无力回天,崇祯皇帝吊死在了煤山之上,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上一篇 : 陆游的古诗《游山西村》解析,对乡居生活的喜爱有多深?
下一篇 : 陆游的经典古诗《游山西村》的名句有什么哲理?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