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说实话,其实曹操的谋士才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

2020-07-13 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 曹操的谋士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河北霸主袁绍发十万兵南下攻曹,据说曹操只是以八千兵迎战,居然大败袁绍,从此奠定了曹魏称霸北方的格局。曹操能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当真只是如同《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的谋士所分析的那样,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吗?

实际上历史记载上还算丰富,也比较明确。

从明面上来看,也就是曹操几个谋士所分析的:

第一、袁绍本人的好多项素养不如曹操。大概是荀攸或者郭嘉说的,或者是两个人都说过,这个可以查阅《三国志》,说出了那么十多条。大半是说袁绍的个人素养的,政治上的、军事上的,把曹操抬得很高,把袁绍贬得很低。有些好像有些道理,有些根本就是充数,在星火辰看来,这不过是荀攸、郭嘉他们鼓励曹操的话,让曹操坚定打下去的信心。当然,曹操的有些个人素养,特别是军事素养,临机当断(有点相当于现在的临场指挥之类的)那是肯定超过袁绍的,但袁绍也绝非像他们说得那样不堪,要知道若当真是那么差的人,怎么可能几乎就统一了中国北方(河北!)

第二、曹操的军队比袁绍的军队更为悍勇,更能作战。这一点应该是真实的,袁绍的兵肯定是比曹操多,但却不利于速战,反而有利于拖延战,用军粮拖死曹操。因此,曹操每每在寻找决战的机会。但是我也有一个疑问,曹操的兵力当真就像他后来说的那样少吗?

第三、袁绍集团内部存在激烈的内斗。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曹操谋士的分析也很精确,后来事态的发展当真向着他们预料的方向上发展了,审配在河北后方逮捕许攸的家人,直接造成了许攸投靠曹操。审配、逢纪、郭图、许攸、田丰、沮授等等,他们之间因为袁绍儿子的继承权问题和自身利益,确实存在着很大矛盾,是袁绍集团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四、曹操的临场指挥确实高出袁绍一筹。袁绍的政令、军令系统恐怕存在官僚主义、山头主义等很多问题,再加上袁绍反应缓慢,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乌巢被烧,表面上是袁绍做出了什么围魏救赵直接攻击曹操大营而不救乌巢的错误决定,实际上是袁绍的整个政令、军令系统运转十分不顺畅造成的。曹操以法治国,自然也以法治军,他的整个系统的效率要高得多。

好了,说了这些明面的上,再说说在书上可能翻不到的,或者得分析的:

第一、曹操的兵力恐怕并不像他后来所说的那样少。想当初,曹操收编了几十万的青州军,即便因为军粮问题叛逃、溃散了不少,因为战争消耗了不少,甚至曹操自己裁撤了不少,但也不会像曹操说的那样少。与袁绍交战之前,曹操还好整以闲先把徐州的刘备给拿下来了,证明他还是有一定余力的。

第二、袁绍的临场指挥失误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更直接造成袁军的崩溃的,很可能是张郃、高览临阵投降。虽然很多记载里面写的张郃等人是在袁军崩溃后投降的,但实际有很大一种可能,张郃是在袁军还在与曹军相持时就已经投降,直接造成袁军的崩溃。

第三、曹操军令、政令系统肯定比袁绍的要高效协调得多。袁绍的手下大多是地方豪族,袁绍的性格也比较宽缓,因此内部矛盾很多,又不能以法令进行整顿,这是他很致命的一个问题。曹操则不然,他手下虽也不缺少豪族,但更有很多单身来投的能人,他军队的核心是以诸位曹、夏侯等人为统领的,都是他的铁杆支持,他的士兵自从收编青州兵后,很多也是平民,而不是诸将的部曲,因此他可以比较轻松以法令整顿军队。这样军队的战斗力自然要强得多,不是说单兵战斗力而已,而是整体呈数量级的增长。

第四、曹操手下的间谍系统有可能起到了很大作用。曹操能够轻易得知袁军内部的情况,不但与曹操手下好些能人本来就是从袁绍手下来投他的有关系(譬如荀彧、郭嘉等),这些人甚至很可能已经在袁军中建立了间谍系统,仅仅从郭嘉来看,他与郭图的关系就很值得怀疑,很可能是比较近的亲戚。荀令君在河北更不缺亲戚。因此,许攸来投或许很偶然,但也难说其中有没有人动手脚。

上一篇 : 明朝末年有名的的大太监魏忠贤怎么死的?魏忠贤没死明朝会灭亡吗
下一篇 : 魏忠贤怎么死的?多年后崇祯皇帝和魏忠贤使用同样的死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