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为什么能成功?朱棣其实占据大义和道德制高点的优势

2020-07-27 靖难之役为什么能成功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

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为什么能成功?

公元一四零二年七月十七日,这一日的南京城可以说是再庄严肃静中又透漏出一丝喜庆,因为这一天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历时三年的内战终于结束了。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这个国家和百姓也即将迎来他们新的统治者。

我们都知道燕王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得到的天下,其实靖难之役的实质上就是燕王朱棣发动的叛乱罢了。

纵观中华历史,除了开国皇帝,又有几人是通过造反得来的天下,就更不用说在国家安定情况下藩王起兵造反了,那么为何燕王朱棣可以呢?你切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对于靖难之役的成功,笔者分析整理部分史料之后觉得朱棣之所以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朱允炆削藩有悖祖制

公元一三九八年六月三十日,朱允炆听从朱元璋遗命继承皇位,朱允炆性格比较温顺,没有任何的处理国政的经验,登基之后他发现他根本就压治不了自己的几个叔叔。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他决定削藩,殊不知这一决定却改变了他。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总认为有人想要害他,为了使朱家长期掌握大明王朝,称帝建国以后,朱元璋实行分封制。

他认为:“天下之大, 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对于朱元璋来说,后世只要皇位在朱家人手里,谁当皇帝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他还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棣之所以敢造反就是打着清君侧,初奸逆,但是实质上都知道他就是为了皇位而来的。因为建文帝削藩有围祖训,要知道朱元璋才刚去世没多久。

所以靖难之役中,朱棣占据的是大义,明正言顺,而建文帝刚刚登基,却急于削藩,削藩这就是否定朱元璋,所以朱棣在占据大义,道德的制高点,成功的阻碍就要小的多。

建文帝打草惊蛇

建文帝登基之后,知道自己镇压不住几位叔叔,于是便起了削藩之意,可是他明明知道藩王之中,燕王朱棣的威胁是最大的,但是他却把他放在了最后。

随着数位藩王的被削藩,使得燕王朱棣看到了侄儿朱允炆削藩的力度,于是朱允炆开始暗中积累力量。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藩王之中他的野心最大,对于侄儿建文帝登基心中十分不满,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他一边训练士兵一边还不忘表示出自己的忠诚。

建文帝不知道自己的皇叔已经有了准备,就贸然动手,燕王一看宣布起兵,但是他没有说是造反,而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削藩是没错的,但是建文帝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自以为要先剪除朱棣的同盟以后在对燕王下手,没想到却给了燕王准备的时间,反而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实力差距大

朱元璋最早分封诸王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边疆,因此燕王朱棣的封地是北京,都知道北京在当时的明朝那就是战争前线。

朱棣当时面对的正是当年建立元朝的蒙古,这就给朱棣在军事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那就是朱棣可以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路队,而且长期驻扎边关使得士兵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

建文帝则不同,虽然南京的守卫部队也不弱,但是却极度的缺少骑兵,而步兵对战骑兵,那根本就是步兵的噩梦。

所以虽然军队数量差距强大,但是战斗力相差却甚大,朱棣部队的战斗力显然强国建文帝。

一支部队将领也十分重要,明成祖朱棣自幼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对于战争早已经不陌生,甚至于每逢战斗都身先士卒,而且用人得当。

反观建文帝过于倚重儒家之人,前期启用老将耿炳文是对的,但是耿炳文第一仗就失败了,建文帝郁闷非常,居然听从了黄子澄的一面之词,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殊不知这李景隆根本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哪里会打仗,战败不可避免。

靖难之役中朱棣虽然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但实际上就是造反,可是却占据了大义,历史上朱棣造反之后,封地百姓全程跟随支持,为他削弱来自民间的抵抗力量,能把民心经营到如此地步,起兵成功乃是必然。

上一篇 : 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其实全靠这位了不起的僧人
下一篇 : 朱淑真的一首绝美之作,却一字一泪,句句令人断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