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大唐战神苏定方功绩都有哪些?战神的称号果然浪不虚名

2020-07-30 唐朝 苏定方的功绩 大唐战神苏定方

在唐德宗贞元五年新增的凌烟阁功臣中有一位名叫苏定方的将领。这位将领堪称唐前期的传奇将领,东征西讨,战线纵横将近万里,连续灭三国,且每次都俘虏敌方国王。看他的事迹有一种大气磅礴、热血沸腾的感觉,他是唐高宗时期军事顶峰的象征。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在他生前死后都有人试图抹杀其功勋,以至于长时期他所得到的赞誉与其功勋不匹配。究其原因,竟然还和武则天有着间接的关系。

苏定方,冀州人。他的父亲叫苏邕,隋末战乱的时候曾经在地方上率领数千乡党保卫家乡。能纠集这么多人马,从这点上来说苏家可能是地方豪族。从北朝开始地方上就有豪族掌控着地方人脉和社会基层组织。到了隋末战乱的时候这些豪族纷纷登场,不管是反隋的,还是拥隋的,都有这些豪族的影子。苏家可能是其中一员。

当时苏定方还很年轻,跟着父亲东征西讨,史籍说他“骁悍多力,胆气绝伦”(《旧唐书·苏定方传》),每次作战他都第一个冲入敌阵。他的父亲在战乱中去世了。郡守干脆把他父亲的部队交给了他。当时乡里都依赖他。他所控制的区域没有外人敢来。

当时河北地区是窦建德的地盘,苏定方跟随了窦建德。这可能也是他在唐朝长期不受重用的原因之一。您想,站错队了。虽然凌烟阁功臣中很多都是投降过来的,他们都受到了重用。可问题是苏定方跟随窦建德跟得太死心塌地了,他甚至在窦建德死后还继续跟随窦建德部将刘黑闼反唐,刘黑闼是个让唐太宗恨得牙痒痒的主,李世民讨伐他很不顺利,最后还是太子李建成出马才平定了河北地区。虽然史籍没有记载,但是估计苏定方作为一员悍将一定是唐太宗的死对头,即便后来降唐,他们降的也是太子建成,不是秦王李世民。从这点上来说太宗对他们这号人肯定是冷眼相待。

所以从投降唐朝到贞观四年之前这段时间里,苏定方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只是担任了一个折冲府都尉,这是多大的官呢?不大的官。唐代折冲府就是基层武装单位,负责管理府兵的,全国有好几百个折冲府,上等折冲府管兵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这也就相当于一个营团级干部。对于苏定方来说有点屈才了,但是好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久苏定方就迎来了一个机会。

当时唐军讨伐东突厥颉利可汗。唐军采取的是轻骑突进,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统帅李靖独具慧眼,认定苏定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于是带着他出征。并且给了他一个先锋的光荣使命。苏定方率领二百骑兵突前。虽然人少,但是当时天降大雾,苏定方认为敌人毫无戒备,我军冲入敌营,大雾之中他们不辨敌我,一定会混乱,那么就为我军主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

果然,当唐军摸到突厥大本营门口的时候,突厥人才发现了敌人,一时之间来不及组织,陷入了一片混乱。苏定方在雾气中影影绰绰看到了颉利可汗的大帐,果敢突击,瞬间死于唐军刀下的突厥人就有百人左右。颉利可汗连滚带爬逃走了。李靖率领主力赶到,突厥人匍匐投降者多达数万。后来颉利可汗也被唐军俘虏,送往长安。此战苏定方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因功被拜为左武候中郎将。

但是让苏定方出名的还是跟随大将程知节(即程咬金)讨伐突厥阿史那贺鲁的战役。在这一仗里苏定方体现出了两个优秀的品质。

第一,机敏果断,积极求战:

当时苏定方被委派为前军总管,率领五百个骑兵在主力部队前面侦察行进。有一天苏定方正和部下们解马休息。此时距离主力大约有十多里地。忽然间发现主力部队方向尘土遮天蔽日。苏定方具有一个职业军人应有的品质,那就是敏锐的观察力。他立即意识到主力方向有战事。当时隔着一道山梁,什么都看不到。苏定方立即和部下们纵马跃上山梁,往下一看,果然!敌军四万骑兵插到了侦察部队与主力部队之间的缝隙里,正在围攻唐军主力。双方互有杀伤,正在胶着不下,苏定方具有军人应有的另外一个优秀品质——积极求战,遇敌即战,毫不退缩。虽然自己兵力少,但是岂能以此为借口胆怯避战?他迅速分析了形势,虽然己方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但己方处于山岗上,居高临下有地形优势,而且敌人一门心思攻打正面的唐军主力,自己从侧后冲过去敌人会被打个措手不及,这一仗能打!于是他一声令下,带着五百人呼啸而下,顺着山势直插敌阵,敌人没想到背后出现这样一群不要命的主,瞬间崩盘。唐军追杀敌人二十里,斩首一千五百人,俘虏战马两千匹,敌人遗弃的甲仗、物资绵延数十里。

第二,洁身自好,严守军纪:

此番远征,唐军中有害群之马,就是副将王文度。这家伙煽动抢掠胡人财产,还想杀俘。苏定方看不惯,他说:“如此自作贼耳,何成伐叛?”(《旧唐书·苏定方传》)这样的话我们自己就是贼人了,还说什么伐叛?还是官军吗?所以他一无所取。王文度等人的举措给唐军声誉带来了极大的损伤。苏定方只能做到洁身自好,但没法制止,为什么呢?王文度是副将,级别比他高。

回到长安,王文度等人被下狱治罪,苏定方则受到了广泛赞誉。很快他就得到了重用。他一生有三大功,都以俘虏敌方国王为结束,这在唐朝军事史上非常突出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三大功。

大唐战神苏定方功绩都有哪些?

第一功:征讨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贺鲁:

阿史那贺鲁原本是西突厥大将,还曾经和唐朝并肩作战,帮助唐朝出征西域,被唐朝封为瑶池都督府都督、沙钵罗叶护。唐太宗死后他觉得机会来了,自立为沙钵罗可汗,接连夺取西域重镇,威胁到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唐朝多次讨伐他。而程知节讨伐阿史那贺鲁的战役实际上是个半截子。这一仗打得一点都不利落,虽然击败了敌人,但是却未能全歼阿史那贺鲁。所以第二年皇帝委任苏定方为行军大总管,再次征讨阿史那贺鲁。这就是前一年苏定方优异表现带来的良好结果,唐高宗已经注意到了他。

苏定方这一次没让高宗失望。

双方主力遭遇的时候,阿史那贺鲁手下纠集多个部落,大军多达十万。苏定方手下只有汉兵和回纥兵一万余人。阿史那贺鲁看见唐军兵少,于是四面包围住苏定方,以为这下子就可以包饺子了。但是他忽视了唐军的强大战斗力和苏定方的指挥才干。苏定方毫不慌乱,他利用敌人的轻敌,将步兵部署在平原上,自己率领骑兵在北原上等待。等到什么呢?步兵战斗力不及骑兵,又处于平原之上,按理说这是布置失当,应该部署在地势险要的地方才能抵御骑兵嘛。但是苏定方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步兵这样布置,必然吸引敌军主力来攻,假如步兵能抗得住,那么敌人士气就会受挫,此时再用骑兵冲击就可取胜。

问题是步兵怎么能扛得住骑兵冲击呢?其实唐军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步兵要想扛得住骑兵,要素无非三个:

第一点,合适的武器。唐军已经具备了,唐军有强弓劲弩,比游牧民族的要精良。还有长矛和陌刀。陌刀是一种长刀,专门劈砍马腿。

第二点,严密的队形,也就是步兵方阵,无论是希腊、罗马,还是中国的军事史都证明了一点:对付骑兵时步兵单打独斗必然失败,唯有严密的方阵才是对付骑兵的不二法门。当然,这需要严格的长时间训练。

第三点:严格遵守战场纪律。骑兵集团冲锋时候气势不是一般的大,弯刀如云,马蹄震动,烟尘蔽日,步兵心理压力很大,你有再好的武器,再好的阵型,假如没有坚强的神经也没法抵挡得住。军队坚强的神经是什么?那就是战场纪律,万人如一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每个人都是零部件,每个零部件恪尽职守才能发挥威力。唐军在多年的战争中已经锻炼出这种品质了。

这里说句题外话,唐军用步兵方阵对付骑兵,战绩卓著,声名远扬。声名远扬到何等地步呢?西突厥灭亡后曾有一个游牧民族薛延陀占据了北方草原。他们羡慕唐军战斗力,以至于放弃了骑兵作战,模仿唐军步兵作战。骑马只为了机动,见到敌人就下来结成方阵作战。搞笑的是后来他们与唐朝发生冲突的时候还是用这种步兵战术对付唐朝。唐军这次让你看看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把他们打了个落花流水。

苏定方这一次就充分利用了这三点。步兵结成严密阵型,士兵们手持长矛,矛尖指向四方,组成了密密麻麻的长矛森林,这是充分利用动物心理,再有经验的战马看到这种长矛森林也会下意识躲避,冲锋的气势就被减速消磨掉了,敌人冲击唐军步兵方阵三次,冲不进去,士气果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苏定方觉得时机到了,他下令骑兵冲锋!从北原上狂飙突进,居高临下冲了下来,敌军大败,人马被杀者多达数万,阿史那贺鲁狼狈逃跑。后来苏定方又接连几次与敌人战斗,都取得了胜利。最后副将萧嗣业将阿史那贺鲁擒获。唐军获得了彻底的胜利。此战后唐朝疆域西达西海,这里西海指的是咸海。唐高宗非常高兴,大军凯旋之日,高宗端坐在上,苏定方穿戴戎服,亲手将阿史那贺鲁献在高宗面前。因功拜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

第二功:征讨西突厥,擒获都曼:

贺鲁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西域的彻底平静。所以苏定方在献俘之后不多久就返回了西域。果然,没过多长时间西突厥都曼再次掀起叛乱,联合一些小国家,再次形成了对唐朝的威胁。

都曼是西突厥五弩失毕阿悉结部的首领。阿悉结是西突厥的重要部落,实力强劲。在苏定方平定贺鲁时,多数突厥部落都降服了,但五弩失毕部大部分拒绝投降,都曼的叛军主力正是这些人。

苏定方被皇帝委任为安抚大使,率兵讨伐。苏定方决心以快速突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他精选前锋士兵一万人,战马三千匹,以极快的速度直扑敌人大本营,一日一夜行军三百里。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唐代一里究竟多长现在还有不同意见,但是大致在450米左右,折合下来唐军平均每小时前进5.6公里以上,要都是骑兵的话可以做到,可是唐军马是三千匹,这有七千的缺口呢,所以可能使用了马车等交通工具,但即便如此也是非常惊人的。

一个将军、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攻必克、战必胜,也体现在行军能力上,好的军队能长时间快速行军,并且始终保持战斗力,到则战,战则胜。唐朝军队,尤其是唐前期的军队动不动远征数千里外,在这方面的能力十分突出。

一直到距离敌人城池只有十里的地方,都曼才发现,他紧急召集人马,在城门之外与唐军交战,一日一夜没有休息的唐军仍然有强大的战斗力,将突厥人打得落花流水。唐军将敌城围住,唐军主力也赶到了战场上,连夜伐木做攻城器械。有意思的是他们还生怕敌人不知道,把这些器械都摆放在城下,那就是示威嘛。都曼见状,知道这一仗没法打了,于是不得不开门投降。苏定方再次取得了灭国擒主的胜利。

显庆五年正月,洛阳乾阳殿上,苏定方将都曼献于唐高宗座下,有司说这是反贼,一定要问斩。苏定方站出来说:“臣欲生致阙廷,与之有约,述陛下好生之德,必当待以不死。今既面缚待罪,臣望与其余命。” (《唐会要》卷一四)我在都曼投降时曾经和他有约定,保全其性命。他罪该治死,但既然有约定,还是希望能饶他一命。高宗说:“朕屈法申恩,全卿信誓。” (《唐会要》卷一四)我为了大将军你可以屈法,饶他一命,保全你的信义。于是下令免除了都曼的死罪。

这次战役被看作是唐朝稳定西域局势的关键一战,是苏定方取得的第二场大胜利。

第三功:泛海远征,讨平百济

就在讨平都曼之后不久,唐高宗委任苏定方为熊津道大总管,率师讨百济。这与苏定方以往经历过的战役都有区别,是泛海远征。大家都知道,这个水军与陆军有本质的区别,对指挥官的要求当然也不一样。但是苏定方展现了他的优良素质,那就是陆海通吃,人聪明,没办法,什么都是一点就通。

舰队来到熊津江口,敌人沿着水岸布防。苏定方指挥若定,率领唐军在敌前抢滩登陆,展开大战。敌人开始时还负隅顽抗,但是眼见唐军后续部队从海面上到来,“扬帆盖海,相续而至。”(《旧唐书·苏定方传》)船帆多得把海面都遮盖住了,敌人士气崩溃,撂下数千具尸体逃跑了。此时大潮已经上来了,苏定方抓住时机,命令立即沿着江水向内陆挺进,为了保卫水军侧翼的安全,苏定方亲自率领陆军沿着江岸齐头并进,唐军浩浩荡荡,军容赫赫,敌人倾尽全国兵力来战,唐军再度大胜,斩首上万,百济义慈王和太子一起逃跑了。留在城内的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义慈王的孙子文思说这不是回事啊,王与太子虽然跑了,但是他们毕竟还活着啊。现在叔父自立为王,回头唐军走了,宫廷内肯定是一场血腥斗争,咱们都免不了丧命,还不如投降唐军呢。于是他率先从城墙上缒下去,投降了唐军。城内人听说王孙都跑了,也纷纷出城投降。扶余泰制止不住。苏定方看见城内人心动摇,立即抓紧部署攻城,他命令尖兵率先登城,登城之后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呢?在城墙上竖起了唐军战旗。这是玩心理战,你们已经快崩溃了,这次我把旗帜竖在你们的城头,帮助你们彻底崩溃。结果果然,唐军旗帜一竖,扶余泰的心理崩溃了,他开门投降。过了不多久,义慈王和太子也被俘虏,百济被平定,在此处唐朝设立了六个州。苏定方凯旋东都,将义慈王等献于高宗面前。

短短几年时间里,苏定方三伐敌国,三次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且都俘虏了敌人的国王。其战绩还别说在唐朝,就是放在整个中国军事史上来衡量也是出类拔萃的。苏定方那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才。

《新唐书·苏定方传》记载说:“定方所灭三国,皆生执其王,赏赉珍宝不胜计,加庆节尚辇奉御。”皇帝给他赏赐无数,他的儿子苏庆节也蒙父荫被委任为尚辇奉御。

但是耐人寻味的是,此时是高宗显庆年间。此后史籍中有关苏定方的记载忽然之间变得稀稀落落,《旧唐书·苏定方传》不无遗憾地说:“邢国公神略翕张,雄谋戡定,辅平屯难,始终成业。疏封陟位,未畅茂典,盖阙如也。”苏定方神机妙算张弛有度,安定局势,平坚克难,终成大业。但是却缺乏封赏,没有登上更高的位置,而且典章、史籍中他的事迹也不丰富,所以《旧唐书》作者的结论是“盖阙如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存疑不言,或者是缺乏记载的意思,我估计可能后面的解释更合理。意思是有关苏定方的史料就这么少,尤其他后半生的,所以我们史官也只能写这么多。

从苏定方最风光的显庆年间开始算起,到他去世的乾封二年,他人生应该说最高峰的将近十年时间里,事迹记载真的不多。而且他去世时的一件事也令人诧异,乾封二年他去世的时候,皇帝非常悲痛,亲自悼念。按照常规,重要大臣去世之后,有司都会商议一个谥号,拟定一个褒赠计划,但是过了好多天都没人提这个事,高宗等得都恼了,他责备近臣们说:“定方于国有功,当褒赠,若等不言,何邪?”(《新唐书·苏定方传》)苏定方于国家有大功,应该有所表彰,以示哀悼,你们却不吭声,为啥?

为啥?谁知道为啥,反正这些人就是不吭声。史籍记载到此为止,也没告诉我们群臣是如何回答的。

问题就在这儿了,苏定方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事迹比起大多数凌烟阁功臣来说都有过之无不及,为何有关他的事迹记载出现大段空白?又为何他去世时候那么多重臣有着极其微妙的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我认为,苏定方是在有意无意中被卷入了派系斗争。围绕着他发生的这些事情,与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有很大关联,那么间接地也就与武则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介绍一下许敬宗其人: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祖籍河北,他的父亲是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是天下闻名的大才子,所以说许敬宗自小这个学问是没得挑,很好。家学嘛。许善心死于江都宇文化及之乱,算是给隋炀帝殉葬了。许敬宗辗转投降了瓦岗军李密,和魏征还曾经共事。后来到了唐朝,因为有才学,所以被李世民看重,当了秦王府学士,后来又当了中书舍人。这原本都还不错。可惜的是许敬宗这个人举止轻浮。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百官都穿丧服以示哀悼。百官队伍里有大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虽然书法出类拔萃,但是人长得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很丑,再穿上一身丧服,看起来可能就更难看了,许敬宗一看忍不住哈哈大笑。你笑也不看时候,正是长孙皇后国丧期,你在朝堂之上哈哈大笑成何体统,于是被贬到南方当了一个都督府司马。后来才回到长安。

高宗时期许敬宗原本受到重用,此人才干是很突出的,尤其那学问,博学强记,没法让人不重用他。但是此人品质真的不好,除了轻浮之外,还有个贪财,他把女儿嫁给了岭南大酋长冯盎的儿子,这里顺便说一句题外话——冯盎乃是高力士的先祖。在嫁女过程中许敬宗要了很多的彩礼,被有司弹劾,又贬到地方上去当刺史。

所以您就看吧,许敬宗这人前半生就是不断地折腾,稍微有点起色就自己把自己作死,仕途非常坎坷。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唐高宗想立武则天为皇后,废掉皇后王氏,此事遭到了元老重臣们的一致反对,甚至于朝堂之上还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高宗和武则天那时几乎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此时率先站出来支持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不是高级别官员,而是中级别的官员李义府、许敬宗。这两个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仕途都不顺利,但是又都有野心。想借此来个出奇制胜,押宝。把宝押到武则天身上,假如武则天立后了,那么他们也就跟着上位了。这是高宗和武则天最早获的支持。当然,他们级别不高,说话没分量,最终一锤定音的还是李勣,但是对与武则天来说这两人意义非凡啊,这是第一批自己人啊,所以在武则天当皇后以后,李义府、许敬宗等一批曾表态支持她的人开始飞黄腾达了。

许敬宗由于文学才干突出,所以长期掌管国史。按理说当史官你应该做到秉笔直书,不隐恶,不虚美。中国历史上多少史家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文天祥《正气歌》),还有著名的司马迁,哪个都是头可断、血可流、下笔不可收的人物,可是许敬宗则不然。此人睚眦必报,史书成了他的工具,党同伐异,因此他写的史书中有很多不可信的篇章。

比如当年江都叛乱,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当时大臣虞世基与许敬宗父许善心一起被杀,此事有个目击者,就是内史舍人封德彝,他曾向别人透露过当时的场景,虞世基被杀的时候,他的弟弟虞世南匍匐恳求替兄长一死。而许敬宗则根本不顾父亲安危,只向宇文化及行蹈舞之礼,这是臣下对君主的礼节,那意思就是当场拍宇文化及的马屁,以求不死。这事儿被传开之后许敬宗恨之入骨,所以在给封德彝写传记的时候就往歪里写,聊出一口恶气。

许敬宗和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是儿女亲家,钱家出身低微,但是许敬宗贪恋钱财,写史时候拔高钱家门第,虚增了很多功绩。

许敬宗儿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尉迟宝琳何许人也?尉迟敬德的儿子,所以在写尉迟敬德传记时候就隐恶扬善,文过饰非。甚至还故意张冠李戴,当年太宗曾作《威凤赋》赐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武则天和许敬宗的敌人啊,所以在许敬宗笔下,这首《威凤赋》被写成是赐给尉迟敬德的。

有证据表明,许敬宗和苏定方关系不错。当时苏定方擒获阿史那贺鲁之后是许敬宗的极力促成突破常规举行太庙、昭陵献俘礼仪。在写史的时候他也是基金夸大之能事,比如有个叫庞孝泰德将领,历来懦弱无能,但是给许敬宗行贿,许敬宗就写:“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旧唐书·许敬宗传》)将领中只有苏定方和庞孝泰骁勇善战,其他人都不如他们。其实这话放在苏定方身上没错,但是许敬宗非要来个买一赠一,硬把庞孝泰贴到苏定方身上。他的这篇文字引发了将领们极大的不满,这样就在无意中把苏定方放到了其他将领的对立面上,换句话说别人看苏定方就是武则天这个山头的。

其实苏定方是个真正的顶天立地的英雄,犯不着你这样为他曲笔,许敬宗这样做就是画蛇添足,反倒有损于苏定方的名誉。尤其在此时,政坛形势十分微妙,高宗与武则天之间存在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朝臣中也因此分裂为两大派,一派支持皇帝,维护正统,另一派当然支持武则天。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过苏定方的政治态度,但是毫无疑问,苏定方与许敬宗的关系会促使人们把他归到武则天一党当中去。

所以此时反感苏定方的大有人在。比如重臣刘仁轨。当年在百济苏定方正风光无限的时候,刘仁轨正因为运军粮失败在百济戴罪从军,正是灰头土脸的时候,而陷害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义府。李义府和许敬宗历来被看作是武则天的哼哈二将,那么捎带脚,刘仁轨对许敬宗的好友苏定方能有好感?再加上许敬宗瞎写什么其他人都不如苏定方,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反倒使苏定方在军界和政坛被孤立了。而以刘仁轨等人为代表的对立面在苏定方晚年正是受重用的时候,那是高宗的心腹,武则天都得买帐,刘仁轨写信骂武则天是吕后,武则天也只能忍着。

所以当苏定方去世的时候,在高宗看来天大的事情,朝臣们却很淡定,都没人商议褒赠,最后皇帝不得不亲自提起这事儿。这种冷淡实际上是派系斗争的体现。

到了咸亨三年(672)许敬宗去世后,有关他的人品、他的史书再次成为争论焦点,唐高宗下令修改许敬宗所写史书,而负责修改的人您猜是谁?刘仁轨。所以极可能就是在这次修改史书过程中,苏定方大量事迹被删除,只保留了最基本的一些战绩。因为这些战绩的确是不容抹杀的。

到了后世,当年的派系斗争已经烟消云散,苏定方这位传奇英雄的事迹你无法忽视,所以后世皇帝们陆陆续续对苏定方都有追赠嘉奖。尤其是唐德宗,他极端渴望有苏定方这样的猛将为其所用。建中元年他就曾把苏定方列为国初功臣上等。建中三年又让苏定方配享武成王庙。贞元五年,又下令将苏定方等图画凌烟阁,“史官考其功绩,第其前后,以褚遂良、苏定方、郝处俊等二十七人充之。”(《唐会要》)苏定方终于获得了和他的贡献相当的历史评价。

上一篇 : 郑板桥的经典名诗《新竹》,通俗易懂,不过却又是富含哲理
下一篇 : 徐州之战对三国格局起了重要影响,刘备为何会被曹操击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