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姜维北伐几次?这几次的北伐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2020-08-06 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几次 三国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

正史上记载,姜维一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不过在《三国演义》演义中只写了九次北伐。

姜维的军事能力极为杰出,真实能力按正式记载后期应该不会差于其师诸葛亮。姜维北伐也一直是胜多败少,战损比一直都是魏重蜀轻。姜维北伐最远曾抵达了狄道以北,在这里背水一战大败了曹魏名将王经,使整个陇西都为之震动。

如果不是碍于后方不稳,宦官乱权,刘禅无能,且蜀国积弱已久,国力衰弱,姜维北伐的成功率其实是很高的,起码是应该大于其师诸葛亮的。攘外必安内,姜维的军事能力虽然极为杰出,但是政治能力是明显远远不如他老师诸葛亮的,并且在蜀国内部的威望也实在是相差甚远。而这些根本性的原因就决定姜维北伐事业才成功只会是昙花一现,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有效益的成果,不好好休养生息,反而会因为严重损耗国力,让本就在早期丧失大部分实力处于内忧外患的蜀国,因为不堪重负而悍然坍塌,所以史学界对姜维也是褒少贬多。

姜维归降诸葛亮之后,就一直深受诸葛亮的器重,与诸葛亮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诸葛亮每次出征,姜维都跟随左右。后诸葛亮病死于第七次北伐后,作为徒弟的姜维秉承先师诸葛亮生前的志向力主北伐,直到诸葛亮病死19年后掌管军权后正式开始他继诸葛亮之后的北伐事业,前前后后共计大小不一十一次,如下:

第一次:不明敌情,探敌虚实。

当时蜀国还是由诸葛亮的继承了蒋琬领导,维在下蒋琬率领下领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因为是偏师就不会多大的战斗,只是互相试探一下态度和实力。

第二次:保蜀抗曹,驰援汉中

时值曹爽伐蜀,蜀国被迫遣姜维与费祎一起驰援汉中,这一次严格意义上不算北伐,只是守卫本来已有的蜀国土地。

第三次:接引羌胡,招降纳叛

羌胡不满曹魏集团,叛出魏国而投蜀,姜维出兵接应以保完全,成功为蜀国增添生力军。

第四次:魏国政变,时机大好

魏国发生高平陵政变,不过此时蜀国还是费祎当权,姜维受制于费祎,没有多大军权,手下兵不过万,但是他深知机会难得,只有这点儿可怜的人马也毅然孤军北伐。不过由于兵力的原因也只能是小打小闹,最后不了了之。

第五次:局势动荡,试图再战

至魏国政局动荡,疑云密布。姜维预感机会来了,但兵力不足,于是他争取到羌胡的配合,振作精神再试一把。此次北伐俘虏了后来刺杀费祎的郭修。极有可能和后来费祎之死有关。

第六次:费祎身亡,盟友同进

费祎刚刚遇刺身亡,姜维终于无人挟制可以放开手脚大展抱负,于是在吴国太傅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兴兵20万伐魏之时,姜维率军与其夹击魏国。

第七次:敌国不合,内部失和

魏帝曹芳与司马师矛盾公开,曹魏人心浮动,魏国狄道县县长向姜维投降。姜维凭空得到一块战略要地和很多军需物资,紧接着姜维便从狄道进军,北上伐魏

第八次:敌帅新亡,新帅未稳

司马师突然暴亡,其弟司马昭刚刚上位,还未完全继承司马师权力,魏国军心不稳,姜维趁机北伐,斩敌过万。

第九次:官至人臣,大权在握

姜维晋升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军力、威望空前强大,与蜀国镇西大将军胡济相约在上邽会和,一同北伐。但因为胡济违约,姜维大败于邓艾之手,而遭到朝野上下怨恨。

第十次:敌国内乱,淮南三叛

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诸葛亮族弟)拥兵十五万发动淮南三叛,吴国出兵三万援助,姜维再次看到曙光,同样借此机会压服反对派出兵。后诸葛诞兵败身死,姜维不敢再轻易发动进攻,转而经营防守反击战略。

第十一次:被逼无奈,只得一战

黄皓、诸葛瞻(诸葛亮儿子)等反对派纷纷要求罢免姜维兵权。姜维被迫北伐以保兵权,败于邓艾,实力大损,蜀军自此转入被动防御态势。

姜维之死

最后公元263年,司马昭正式展开了自己的伐蜀大业,使钟会牵制姜维,让魏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攻克了绵竹,并战败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诸葛瞻身死。后来邓艾成功打到了成都城前,蜀主刘禅无奈只得投降。后邓艾又让刘禅命令姜维投降,姜维于无奈只得投降。投降之时,《三国志》用了八个字来突出姜维手下将士的表现即“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三国志》过于简略,写到姜维投降就没了,并没有说姜维的结局。

在《三国演义》则是说,姜维最后使了一计,就是离间钟会,使钟会自立叛曹,只可惜最后也是功败垂成,钟会兵败而死,姜维绝望拔剑自刎。

姜维死后葬在哪里

芦山姜维墓位于四川省芦山县龙尾山,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姜维固守边陲,曾在芦山筑城,屯兵设防,抵御羌人。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敌军很是惧怕。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龙尾山上。所以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

诸葛亮评价姜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 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上一篇 : 重读文言文《刻舟求剑》_还有什么道理没有发现
下一篇 : 刘盈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这一生竟然活的连一介草民都比不上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