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汉景帝是明君吗?从他在位时发生的这两件事就能判断出

2020-08-11 汉朝 汉景帝是个好皇帝吗 汉景帝是明君吗

汉景帝是明君吗?

在汉朝的历史上,“文景之治”可以说是汉朝的第一个盛世,不但恢复了秦末汉初天下大乱的破败局面,而且给汉武帝击败匈奴攒下了一个庞大的家底。于是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的这一时期被史学界称赞为“文景之治”。

但是细读史书,汉文帝的确是一代仁慈之君,“文景之治”的一多半功劳都应该算到汉文帝的头上。而汉景帝因为下面两件杀人事件甚至陷入到了“刻薄之主”的争议之中。

一、东宫皇太子杀人事件

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居住在东宫。有一年分封为吴王的刘濞按照规定派遣自己的太子前往拜见皇帝和太子。然后吴王太子就有机会陪着大汉太子刘启一起玩下棋。

这本身是远方的亲戚过来拜年,双方太子在一起下棋娱乐,应该是其乐融融的一幅场景才对。不过据《汉书》记载,吴王太子和太子师傅都是楚国人,行事不讲礼貌,而且非常狂妄。虽然明着不说,但在许多大汉人心中就是是蛮夷。

于是在下棋的过程中,因为棋路纠纷,吴国太子的态度引得当时的大汉太子刘启大怒,于是刘启一把推翻吴国太子,一手拿起棋盘,就把吴国太子给活活砸死了。史称为:“东宫皇太子杀人事件”!

而且杀了人还不算,刘启还让吴国使团的人带着吴太子的遗体原路返回遥远的吴国安葬。以古代的交通条件,走几千里地活人都受不了更不要说是一具尸体了。

果然,吴王刘濞看到自己儿子不但为皇太子刘启所杀,还让走几千里来吴国归葬,遗体都没法看了。一下子大怒说:天下姓刘的都是一个祖宗,死在长安葬在长安就好了,何必要回到吴国来安葬?!

竟然又命人把儿子尸体带回长安去发丧安葬。从此之后吴王刘濞对刘启身怀怨恨,称病不去朝拜。这也为后来刘濞造反埋下了伏笔。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吴。吴王愠曰:“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是怨望,稍失籓臣礼,称疾不朝。--《汉书》

二、大汉景帝朝服杀人事件

汉文帝死后,皇太子刘启继位,史称汉景帝。汉景帝的师傅是著名的大儒晁错,汉景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对于晁错是深信不疑,但凡有什么问题都会首先咨询晁错。晁错的职位也是一升再升,从太子师傅直接担任内史,然后又升为御史大夫,是当时的三公之一,可以说权倾天下。

晁错一直对吴王刘濞为代表的诸侯王表示强烈的警惕,按照儒家的理论,所有人都应该服从天子的通知,诸侯王权力过大势必引发叛乱,何况汉景帝和吴王还有大仇在前。

于是晁错给汉景帝提出了著名的削藩之策,要求汉景帝削弱诸侯国的权力。

可惜晁错这个人虽然战略眼光极佳,但是实际操作上却是个二把刀。削藩政策是一个好政策,但是也需要分步骤的执行,诸侯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势必会引发强烈反对,如何面对诸侯王的反对甚至造反晁错和汉景帝竟然毫无准备。何况吴王刘濞为了造反足足准备了四十年的时间。

于是晁错和汉景帝提出削藩后,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们纷纷造反,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晁错!”

汉景帝一下子没谱了,赶紧问晁错咋办?

晁错想了一下:嗯,这种时候恐怕只有天子亲征才行了。

汉景帝:嗯,亲征也行,有老师在我旁边出谋划策的话我也可以试试。

晁错:非也,非也。陛下亲征是何等重要的事情,我当然要留在大后方替陛下镇守啦。

汉景帝:……(好一个晁错,我算是看透你了)

于是对晁错言听计从的汉景帝选择资讯其他人,有一个叫袁盎的曾经担任过吴国丞相,这人和晁错有仇,然后就跟汉景帝献计说:吴王不是说清君侧吗,我们把晁错杀了,吴王还有啥借口造反?

汉景帝刘启没想多久就默许了。

袁盎献策没几天,晁错的反对派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等联名上书,弹劾晁错引发叛乱,并且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马上批准了这道奏章。

当时的晁错竟然丝毫没有听到风声,还在家里准备皇帝亲征的事情。而且诡异的是诛杀晁错这样的大事,汉景帝竟然通过派中尉陈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的名义让晁错出门。

等到晁错上朝的车马经过长安东市的时候,中尉陈嘉停下车,向晁错宣读汉景帝的诏书,下令侍卫在闹市中腰斩晁错示众,晁错死时甚至穿着朝服。史称:大汉景帝朝服杀人事件。

当然,杀了晁错,刘濞就甘心放弃造反了吗?最后汉景帝还是靠着周亚夫等将才得以平叛。最后周亚夫也被汉景帝给逼死那就是后话了。

上一篇 : 汉朝历史里汉景帝是个好皇帝吗?其实他明显被后世高估了
下一篇 : 成语八仙过海的故事_八位仙人的成仙之路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