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史书记载甚少,真实性有待考证

2020-08-12 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春秋

“卧薪尝胆”一词,是耳熟能详的成语。那到底越王勾践有没有卧薪尝胆呢?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交战。吴国打败了越国,越国勾践被吴国擒获,屈辱求和。吴王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会稽。回去后勾践在起居的地方挂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自问道:"你忘了失败的屈辱吗?"

另一方面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被西施的美色所俘虏,终日骄奢淫逸,不懂得居安思危。还听信谗言,斩了伍子胥这个忠诚。这时的吴国,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就这样,经过几年韬光养晦,积聚力量的越王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这就是现在所熟知的卧薪尝胆的由来,现在被广泛用于表达刻苦向上的决心。然而关于越王真的是否卧薪尝胆,却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有的说他卧薪但没尝胆;有的人说他从来没有卧薪尝胆过。这个关于帝王奋发图强,流传了这么久的典故,难道是假的?

吴越争霸以及越王勾践等事迹最早记载于《左传》和《国语》。然而里面却没有卧薪尝胆的记载。

到了后来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丶越王勾践世家》曾提到:“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以尝胆也。”但这段话中并没有到“卧薪尝”这两个字。笔者猜测,“苦身”二字难道就是卧薪的意思吗。

在后来的古书中,也都没有详细解释真假。苏轼是最早把“卧薪”和“尝胆”两个词连在一起使用的人,他曾在《拟孙权答曹操书》提到“卧薪尝胆”一词,但是苏轼在这里指的是孙权,和越王勾践没有任何关系。

反而真正把“卧薪尝胆”用在越王身上的是众多文学作品,使得这个故事被广为人知,流传至今。比如梁辰鱼的《浣纱记》、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吴成全的《纲鉴易知录》等,都提到了越王卧薪尝胆。正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描述,使得卧薪尝胆的典故广为流传,但其真实性还需进一步的考证,因为卧薪一词最早出自宋代。

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吴越春秋》中记载的“越王蓼棍之以木握”就是卧薪的意思,蓼被解释为一种植物的杆子,堆放的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柴火,就是薪。

可能“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的真实写照,但是我们要尊重历史,去发现真正的历史,从历史中得到破解真相的喜悦,这是历史的迷人之处,也是古今中外多少历史学者对历史研究孜孜不倦的原因。

最后,可能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我们也无法深入研究真假,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种能够精神、一种文化,亦或是一种人生。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古今中外多少帝王将相枭雄奸臣穷极一生智慧韬略,在史书上也不过占据短小篇幅甚至是寥寥百字,多读历史,一定受益匪浅。


上一篇 : 当时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理论
下一篇 : 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他这个做法又是效仿的谁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