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吴国压迫的越国怎么就咸鱼翻身,壮大到可以打败吴国的?这就要说说春秋史上最能忍的国王勾践了。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这种叹息充满了不服,也充满了复仇的欲望,昭示了勾践将为复仇而活着。
文种为主上打气,劝解说:“当初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u,有)里,晋国重耳逃亡到翟,齐国小白逃亡到莒,他们都曾面临人生的低谷,但他们最终都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文种这样说就对了,充满了辩证法的色彩。此后,上述的王霸就成为勾践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商汤、姬昌、重耳、小白,勾践首须先面对现实,承认战败并承担责任,以赢得国人的理解与支持,以便同舟同济,共渡难关。他对国人说:“我不知道我们的国力不足,却与大国结仇,因此连累百姓的尸骨暴露在原野上,这是我的罪过,请允许我改正。”
于是勾践下令埋葬那些战死的人,照顾那些受伤的人,教养活着的人,慰问有丧事的人,祝贺有喜事的人,对离去的人给予帮助,对迁来的人给予安排,废弃百姓所厌恶的规章制度,补充百姓认为不够的事情。
作为战败的国王,他要到吴国当吴王的奴仆,他打算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范蠡、文种,都来自楚国,一文一武,是一对至交、好朋友,这在国家大臣的层面,尤其难能可贵。君臣和谐、文臣与武将的和谐是国家振兴的基础,越国一开始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很不容易也很幸运。
听了范蠡的话,勾践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文种,然后自己带着范蠡等三百个越国贵族到吴国做人质,卑躬屈膝地当奴仆、事奉夫差。作为越国国王,践甚至还亲自走在夫差的马车前为他开路。
这样的表现让夫差很满意。三年后,吴王夫差赦免了越王勾践,勾践带着范蠡等在吴国做奴仆的越国贵族回国。
勾践回国后,只做一件事:报仇。
越王对范蠡说:“我的国家就是你范蠡的国家,你好好谋划吧!”
一个人要是专心于一件事,那是很怕的,而有权力、有资源的国王专注于一件事,就更可怕。勾践就是这样,勿忘国耻,苦心经营。为了凝聚心志,他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饮食仰头尝尝苦胆,对自己施加心理暗示,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这种心理暗示很起作用,使得一切有利于强国的事积极地做,而一切不利于强国的事即使有再大的诱惑也放弃。史书上记载,为促进经济,他亲身耕作,与百姓共同劳作。他的夫人亲手织布。为吸引人才,他降下身段,委曲求全,对贤人彬彬有礼。在日常生活上,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这对一个天生吃肉的国王来说有多么不容易要,想想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