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从王安石变法看现代职场中反映的问题

2020-07-03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出生于抚州临川,一个普通的地方官家庭。他从小就特别聪颖,又勤奋好学,读书能做到过目不忘。因为父亲为官,所以他有机会从小就跟随父亲宦游南北各地,在增加了社会阅历的同时,也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有一些了解,因此,在年轻时就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

王安石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同时他在文学上也有突出的成就,他擅长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的诗词成就,更加出色,犹在散文之上。我们熟悉的那首《泊船瓜洲》就是他的作品。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

1.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北宋初期,由于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态度,致使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导致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2.战争影响,民族对立情绪严重。

北宋与邻国西夏、辽国均发生了多次战争,由于战争的影响,民族对立情绪日益严重。

3.政府内部矛盾越来愈突出。

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4.“三冗”危机更加严重。

“三冗”即冗官、冗兵和冗费。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发动了自北宋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到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也被称为熙宁变法,后世称王安石变法。

变法主要内容: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设置军器监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诸多领域。

改革变法历时16年,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使政府财政有了很大改善,财政收入由宋神宗刚即位时的“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到积蓄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财政危机有所改观。

但是新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加上有些政策的不合时宜以及实际执行中的操作失误,变法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但危害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也直接危害到了平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元丰八年(1085年),在宋神宗去世,司马光为相后,全面废除了新法,变法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有多重原因造成,例如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以及历史的局限性等,但在变法过程中,变法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个人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们用现代职场观念来分析一下王安石变法的一些不足之处。

如果把宋朝当做一个大单位来看,这个单位唯一的大老板是皇帝,也就是宋神宗,王安石是宋神宗的执行官,代替宋神宗制定改革政策、发号施令,开展改革。

对这个单位而言,中层管理者除了一把手宋神宗和普通百姓外,其他的各级官吏,包括王安石在内都是中层管理者,只是级别不同,管理范围大小不同而已。改革的成败,不仅要有上层和下层的支持,更在于中间层的执行和管理。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一、 领导者的自我管理。

王安石作为改革的执行官,变法的直接领导者,他没有做好自我约束和管理。

A.情绪管理不到位,脾气执拗。

性格上,王安石性刚,脾气执拗,听不得反对意见,被世人称为“拗相公”。具体体现在和同僚相处之时,对持反对意见的同僚,不是说服和争取,而是一味的排挤和打压,这体现了他刚愎自用的性格。

在朝堂上有持不同政见者是正常现象,要认真倾听,一家之言一己之见,有时会有所疏漏,特别要注意倾听那些有才能人的意见,但王安石的做法却不是这样。

例如,司马光与王安石本是惺惺相惜的知交好友,但经过变法,由于政见不同,两人反目成仇。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是因为缺乏理财之道和善于理财之人。司马光则认为,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国家的职责就是更加合理地分配好这些财富。

从关于理财这一点看,司马光的观点并无不妥,二人完全可以采取折中的方案,王安石如果参考了司马光的意见,二人在这一问题上求同存异,用第三种选择思考问题,如果得到了司马光的支持,在改革中就会团结一大批人,而不至于政敌遍地,无人可用。

B.上下级之间沟通不到位。

改革前,王安石同宋神宗之间,应该达成了共识,但这种君臣之间的共识却没有获得其他臣子的支持。党派之间的斗争自古就存在,有时是因为政见的不同造成的,而有的却是因为大老板的用人不当和用人过专造成的。

在这点上,王安石作为臣子应该考虑到,仅得到皇帝的支持是不够的 ,还需要提醒或者要求皇帝出面,为自己疏通同事之间的关系,争取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才行。

如果,宋神宗在支持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能正确平衡朝廷中的各方势力,都来支持变法这件事情,而不仅仅是支持王安石本人。善于激发整个中层组织的力量,给变法以助力,而不是反对和拖后腿,让改革能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流而上,至少可以消除部分不必要的矛盾。

二、中层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改革方案的制定很关键,下层的执行也很重要。每一位官吏的自我管理表现都体现出了对改革的理解程度,也体现了变法的宣传是否到位,官吏是否从内心接受和支持变法。

变法如果事先宣传到位,就能在施行过程中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在变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王安石急于求成,事先没有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将对变法还未搞明白,并且毫无准备的官员们派到各地去变法,这样变法的成效可想而知,“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

新法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

青苗法的执行

青苗法是由政府以低于私人利率的利率向农民贷款,农民以地里的青苗为贷款抵押。本来这对农民来说是件好事情,王安石在当地方官时试用这种作法效果也不错。但当推向全国时,发生了意外。

原因就是执行的各级官吏们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绩效目标,层层下发任务,使用强硬手段,强迫农民贷款。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款额度,还要付二分的利息,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和对方是否需要。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背离了变法的初衷,当遇到天灾时,农民们贷款还不上,从而招致民怨,引起了下层劳动者的不满。

上一篇 : 小暑吃什么蔬菜合适呢?凉性蔬菜和苦味蔬菜有哪些
下一篇 : 如果萧何不当丞相他还会死吗?最后萧何是怎么死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