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孔子后代维护的原来是这种制度,只要这种制度还存在他们就能获得尊重

2020-07-06 孔子后代 孔子

孔子是万世师表,孔子后代的地位也非常高,嫡传后代还会被封为“衍圣公”。要知道,“公爵”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非皇室成员的最高爵位。孔子后代得封这个爵位,可见历代统治者对孔子及孔子后代的重视。

不过,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孔子后后代在历朝历代都极为受重视,历朝历代都给予他们极高的地位。可是为什么,每次在国破家亡的时候,都很少有孔子后代站出来殉国赴难呢?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孔子后代没人站出来殉国赴难,但似乎也很少有人对他们说三道四,这是怎么回事呢?

照理说,孔子后代是最应该站出来为国殉难的。因为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就成为历朝历代的伦理标准。这个“三纲五常”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忠君”。既然“忠君”是伦理核心,当王朝灭亡的时候,孔子后代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忠君”,就是站出来,为挽救朝代,维护君王而战斗。

再说了,古代是礼治社会,“礼”是那时候的最高标准。如果一个人不尊礼,那么将会受到整个社会的谴责,统治者也会以此处罚人。但为什么,古代从来没人以此责骂孔子后代,统治者也从来没有给予过他们什么惩罚,而且每个朝代建立以后,都会给予孔子后代足够的尊重和地位呢?

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古代统治者是怎么认识孔子的。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孔子是“万世师表”。这个角色,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后世历代统治者的普遍认可。

“万世师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子是千秋万代的老师。一个朝代当然不可能实现千秋万代,秦始皇想象的“一世二世以至于万世”,从第二世秦朝就灭亡后,后人就已经明白了,任何一个朝代,要实现流传万世,一直不灭的梦想,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孔子的儒家学说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伦理思想,却不只是一个王朝的伦理,而是所有封建时代王朝的伦理。就算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比如金国、元朝、清朝,儒家思想伦理,也是这些朝代共同倡扬的。

而且不但要倡扬,还要大力倡扬,把它作为整个社会运行的最重要的规范。如果某个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朝代,不是特别重视这种规范,这个朝代就将成为一个短命朝代,比如元朝。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王朝更迭,今天是这个皇室统治中国,明天是哪个皇室统治中国,可是为什么孔子及孔子后人的地位始终不变,他们在所有的朝代都能获得尊重呢?

其一,整个社会的政治形态没变。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一直是家天下皇权政治。家天下的主人在变,但是游戏规则没变。支撑这个家天下皇权政治的,就是儒家思想的这个封建伦理。既然一直是这个伦理,因此,作为这套伦理的鼻祖孔子,以及作为孔子象征的孔子后代,自然就应该被一直尊奉。

其二,儒家思想在皇权政治中地位特殊。孔子这个“万世师表”,他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符号,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符号。他是皇权社会中政治权力结构的制约者。

古代社会,皇帝的权力太大,普天之下都归他所有,天下的百姓都受他节制。虽然如此,他也并不是完全无法无天,他依然会受到节制。而且节制他的,不只是一个,而是“天地君亲师”五个。这五个节制力量,不但对一般老百姓起作用,对皇帝也起作用。

所以说,孔子的这个“万世师表”,其实在历朝历代,都有节制皇权的作用。这也是所有大臣们都认可的一种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代皇权时代,不是出现了很多朝代,其实就只有一个朝代,或者说一直存在着一个隐形的朝代。这个朝代,就是孔子的“王朝”。这个“王朝”,是高于所有那些家天下的实际王朝的。当然了,准确地说,也不叫“王朝”,应该叫“礼朝”。因为实际上孔子及其后人并不是“王”,但他们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制约力量。

上一篇 : 宋朝的首都人口多少万?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可以看出来
下一篇 : 蒋勋是怎样评价李煜的词?李煜诗词对文学有什么贡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