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何每战必败?全因大清当时还是古代化国家

2020-07-10 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何必败 大清是古代化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我们从来没有没有拿一场战争作为新时代的开篇,经过一些列战国变法就可以了。中国从封建进入到两半社会的转折点竟然是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对外战争,研究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战前敌我双方情况,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可以说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所以每战必败,所以我们混的是比较惨的。

在1840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发展怎么样?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说:

1、经济上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在美法即将完成。

2、政治上英美法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在这三个国家早已建立,1640年英国就开始搞资产阶级革命,到1840年鸦片战争,他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开始200年了,在1840年,英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近代化资本主义的工业国。

反之,战前的清朝发展怎么样?可以对比一下:

英国是近代化的国家,大清是古代化国家。英国是资本主义,大清是封建主义的。英国是工业国,大清是农业国,英国是机器大工业生产,大清是手工的自然经济,两大帝国这样的对撞说点没心没肺的话,谁头朝下已经注定了,英国和大清发生战争,会有什么结果,我们基本上就已经有判断了。

有人说英国蓄谋已久,英国习惯以武力侵略其他国家,英国一直是这么干的,确实不地道,在近代干的丑事很多,但是英国有没有必要从开始就不用其他手段,直接抽你,这对他来讲也不是一个很经济的做法。英国在1792年曾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访华的时候是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进献礼物,要求开口通商,乾隆把礼物收了,把人轰出去了,居然敢让我通商,而且还给英国国王下了一道圣旨,乾隆是皇帝,英国是国王,国王比皇帝低一级,圣旨里明确写道: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我不靠着跟你们做生意活着,我们自己都有,乾隆吹牛了吗?没有。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下来基本就这样,小农经济培养出来就是小农民,小农民做大了就是小地主,小地主大点就是大地主,乾隆就是老地主。基本比较符合当时的国情,我不需要买东西,我没有什么可以买的,吃的用的我都能生产,自给自足。把英国使者给轰了出去。英国后来又派了几次使团,清朝皇帝基本上就是不予接见。可能是看外国人张那模样心里闹得慌,动物园也没见过,长得跟金毛狒狒似得,不见不见,全轰出去。

从1792-1840年这近50年间,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到最高潮的时候,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随后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1840年是蒸汽机发展55年,蒸汽机已经问世半个世纪了,英国已经全面工业化了,常识我们知道蒸汽机的运转,他需要带动更多原料和市场,英国需要原料进入机器,生产后有地方卖,所以英国希望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如果他成功了,中国就将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动打开国门是改革开放,不主动抽你打开国门,就是近代沦丧。结果清朝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被沦丧,因为我们坚决不开门。当时大清闭关锁国只开广州一口,开这一口乾隆还不情愿,以为是自己赏赐西方一口饭吃,一个生存的机会,说明人家的发展状况乾隆不了解,清朝的发展状况乾隆也不了解,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所以每战必败。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鸦片大量流入中国是从1799-1839年。这40年间,鸦片的走私量上升十倍以上,数以亿计的银元流出中国。从明朝开始本来是一个白银净流入国。虽然我们没有什么像样的对外贸易,开的通商口岸不多,但是我们有大量的手工业品能够出口西方,也是西方人的必需品,所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是从1799-1839年,这40年间,出现大规模的白银外流,从最基本的经济角度考虑来讲白银这种实实在在的硬通货、贵金属,中国也不是盛产白银的国家,因为没有那么多银矿,我们的白银自我生产补给能力是很差的,主要靠流通,但是大量的白银流出中国,一步步推,意味着中国银价会上涨,物以稀为贵,导致银铜比例失调,一两白银1000文铜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到1839年前后,一两白银能兑换1800文铜钱,换言之银价上涨接近一倍,上涨80%的样子,银铜比例上升导致银贵,而铜钱便宜。他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是什么呢?因为中国农民在出卖农产品的时候,收的钱基本都是铜钱,小农经济卖出的是铜钱,他必须那铜钱兑换白银,因为中国自明朝的张居正变法以后,就实行赋税交银的制度,国家只收白银,不收铜钱,这样的结果就等于把白银外流,鸦片输入这样的经济恶果强行加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小农经济的特色是个体比较脆弱,他承担这种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弱,赋税等于凭空加了将近一倍,这样的情况,农民是受不了的。

在中国古代,即便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清朝的康乾盛世时,老百姓能够获得温饱就已经不错了,相比于唐朝,清朝有一个要命的就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本来这点地养活这么些人就已经很费劲,还让百姓交多一倍的赋税,所以清朝中后期以来,社会矛盾嫉妒尖锐。

所以在1840年之前,外部的侵略造成民族矛盾的激化,清朝内部的动荡造成了阶级矛盾激化,所以在1840年以后的20年里,出现了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把双方都分析清楚了,鸦片战争之前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我们知己知彼了,鸦片战争是惨败,英国最多的时候动用了两万兵力,大清本土有80万清军,直接投入鸦片战争的有10万,按常理来说,我们前赴后继,一人一口吐沫也淹死英军,很奇怪的是两个现象,第一,每次在具体的战斗中英国人都是以多打少,第二,每一次具体的战斗英国人都是以逸待劳。他们2万,大清10万,他们以多打少,他们长途的从印度过来,咋们主场作战,居然他们以逸待劳,但事实就是这样。

第一人家的两万兵都是海军陆战队,他们坐军舰,军舰在海上走你是没办法拦住英军的,英国开着军舰看这个港口人多,就开到另一个港口上,清军还的跑步去,人家都下船等你半天了,你一道跑着跟狗似的,到了累的跟孙子似的,人家说等你半天了。你怎么才来,十万清军才来三千,揍你,两万打三千,还是休息好的两万打你三千。

从武器上也不行,人家那个大炮。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意思是:人家的大炮远及十里开外,大炮放的还快还密集,我方大炮,放的距离短,还慢,人家能打到我,我打不到人家,我打一发,人家打一百发,武器装备不行。最后林则徐的总结是:如果不解决器不良、气不熟这两个问题,便纵有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你给我一百万精锐部队,我上去打去,临敌一哄,一哄而散。

这场战争没有胜算,中国唯一的远程制导武器就是弓箭,中国社会射箭已经射了几千年了,原始社会就开始用,到清末还是主战武器,想想心里都难受,日本人曾经在跟美国打二战的时候说过: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武器不是,所以美国有原子弹又怎么样,都是纸老虎。日本军阀在号召日本人民支援日本跟美国打二战的时候说的,我们有精神力量,他们是物质力量,我们精神力量能战胜物质力量,最后让人扔俩原子弹。

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大清国完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进入两半社会。

上一篇 : 这个国家被成吉思汗恨之入骨,成吉思汗临死前也要下令发兵攻打它
下一篇 : 1840年的鸦片战争,其实就是一次近代史上真实意义上的“货币战争”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