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是写进教科书的大事件,要知道我国历史悠久,发生的重大事件不计其数,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能力压群雄写进教科书?而且汉武帝为什么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历史上的评价那么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流程、作用、影响。
第一个问题就是汉武帝为什么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古代王朝煞费苦心打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网友有他们的独特视角,他们认为是异域风情吸引了帝王,比如说:
这个原因确实很有说服力,江郎都心动了。但是对于皇帝来说,权力远比女人重要,尤其是汉武帝这种权力欲望超强的人。为了权力,汉武帝都快诛杀自己三族了,他这种人不太可能会被女色吸引。
出使西域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国际形势影响,当时匈奴频繁南下掳掠,汉朝边患非常严重。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受了不少侮辱,汉武帝年轻气盛自然不甘受此侮辱,所以想方设法的反击匈奴。在长期的斗争中汉朝逐渐意识到事情的棘手程度,为了更好的解决匈奴问题,他们决定让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通俗来讲就是拉拢那些受匈奴压迫的国家,然后形成统一阵线,共同反抗匈奴。汉武帝从匈奴降兵的口中得知了一条重要消息,那就是大月氏和匈奴有世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汉武帝在经过一番分析后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双拳难敌四手,匈奴再厉害也难以两线作战,双方轮流放血一定能拖垮匈奴。
但是当时汉朝也没人深入西域,对西域的情势并不了解,大月氏在哪里都不知道。这项任务困难重重,而且很有可能死在半道上,对于这种任务一般人都是敬而远之的。世人往往都只会佩服英雄,但是他们不愿意去做英雄,因为英雄都是要流血、要牺牲的。这个时候张骞站出来了,主动请缨去西域。于是汉武帝配备了一些人马(翻译、向导、谈判人员、安保人员),让他去西域试试。
建元二年,满载着汉武帝希望的张骞出发了。他们穿越河西走廊,在漫无边际的西域寻找大月氏。可惜张骞点太背了,他们碰上了匈奴的骑兵队,被当成奸细送到了匈奴王庭。
军臣单于:小伙子,你去哪里啊。
张骞:我要出使西域,去找大月氏!
军臣单于:穿过我的地盘去找我的对头,然后合伙打我,你挺有创意啊。
张骞:.......。
军臣单于:好了,不要多说了,你就留在这吧。
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对匈奴是非常不利的,他们当然不可能让汉使通过了,就像汉朝不会允许匈奴使者出使南越一样,匈奴也不允许汉使出使西域。匈奴单于看张骞也是个汉子,所以就想着拉拢张骞,促使张骞取消出使西域的念头。可惜啊,张骞是有梦想的人,单于的威逼利诱都无法动摇张骞出使西域的决心。
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张骞在匈奴已经滞留了十年之久,在匈奴的撮合下也已经安家了,老婆也有了。匈奴觉得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张骞的梦想应该会消散了,所以对他的监视就有所松动。但没想到的是张骞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趁匈奴松懈时带着随从跑了。这一次逃跑的张骞和之前的张骞就不一样了,在匈奴生活了十年,他对匈奴的地形地貌、语言都有所了解,因此逃跑起来也十分顺利。正如安迪逃出肖申克监狱一样,张骞逃出了匈奴控制区。
之后张骞一行人就开始寻找大月氏,此行艰苦万分,他们缺少衣服、缺少食物、缺少水源,可以说他们什么都缺,但唯独不缺梦想。之后他们到了大宛,张骞上去就一顿忽悠,把大宛国王忽悠瘸了。大宛国王早就听闻过汉朝的富庶,而且还被张骞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当即决定资助他们。给张骞配备了向导,而且还用四驱车(大宛马)送他们去大月氏。此时张骞等人应该如下图:
到了大月氏之后张骞就开始游说他们,希望他们能和汉朝一起围攻匈奴。但是没想到大月氏他们遇见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吃喝不愁,他们一点都不想复仇。而且张骞一直揭大月氏伤疤,他们也比较烦,史书没有说张骞说如何揭人伤疤的,大致推算如下:
张骞:兄弟,你记不记得当年匈奴是如何杀你们老祖宗的了,一刀一个你们的老祖宗,你不恨他们吗?
大月氏:我们现在衣食无忧。
张骞:兄弟,你忘了他们把你们老祖宗的头盖图当酒杯了吗?
大月氏:我们现在衣食无忧。
张骞:兄弟,你们记不记得···
大月氏:行了行了,你可别在这揭我们伤疤了,我们衣食无忧,不想着复仇,你赶紧走吧,
只有无产阶级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砸断锁链,但是大月氏已经过上小资生活了,他们完全不想回去复仇。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最后还是无法说服他们,只能选择回去。在回去的时候张骞尽可能避免经过匈奴控制区,所以借道羌族。但是没想到羌人已经沦为匈奴的附庸了,他们又一次被匈奴俘虏了。一般人到这基本上都绝望了,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张骞还能再等十年吗?换句话说,再过十年,张骞还跑得动吗?
估计是老天也看不过去了,把人折腾到这种地步也该让人转转运了。就这样不到一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逃回汉朝。此行历时十三年,出发时期的一百人只剩下两人。但是张骞给汉朝带来两个重要消息:
1:西域有很多国家,但是大月氏已经不想复仇了,而且还有好多国家沦为匈奴的附庸了。
2:羌族和匈奴勾勾搭搭,意图合谋大汉江山。
汉武帝怎么想也想不通,为什么打了这么久匈奴始终没有衰弱?张骞这两条消息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虽然他这边在给匈奴持续放血,但是西域诸国持续为匈奴输血,所以自己打了这么久匈奴都没衰弱。而且羌族和匈奴勾勾搭搭,一旦两者夹击大汉,那么大汉就要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局面。自己原本想着和大月氏夹攻匈奴,没想到最后匈奴和羌族联合进攻大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汉武帝发动“河西之战”,彻底斩断了羌族与匈奴的联系,打通了大汉与西域的联系。当然了,打通河西走廊之后汉武帝就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彻底切断西域与匈奴的输血管道,并且想办法把这条管道接到汉朝。
第二次出使西域就轻松多了,张骞带着三百多官员、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牛羊万头,浩浩荡荡的出使西域。此行张骞等一行人访问了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并且使汉朝与西域诸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为进一步巩固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做出了铺垫工作。
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影响
1:抢夺输血管道
经过两汉的开发后,河西成为非常富庶的商业地带,尤其是敦煌,史书记载“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武威的姑臧城更是“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至丰积”。两汉时期其他地方都非常穷苦,受汉武帝连年征战、关中水旱灾难频发、豪强地主加剧土地兼并等多种因素影响,天下并不富裕,但是独河西富裕。商人们携带大量的物资前往河西,然后换来国外的各种珍惜物品,牟取暴利。而丝绸也源源不断的流入西域诸国,大大增加了汉朝的软文化输出。而匈奴失去这一富庶地带,社会经济迅速下滑,国力每况日下,很难再对汉朝呈压顶之势,真正的做到了“攻守易形”。
这只是民用方面,在军事领域抢占河西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匈奴靠什么掳掠汉朝?战马!汉朝为什么打不过匈奴?战马!影响双方军事力量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战马。河西是有名的产马地,汉朝夺取河西之后有源源不断的战马,军事力量突飞猛进。而且张骞为汉朝提前探路,对地形地貌、人文、语言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军事行动做出了铺垫工作。
2:争夺大量的盟友
汉朝出使西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争夺盟友,张骞出使西域争夺了大量的盟友。我们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乌孙国在西域打通之后与汉朝的关系十分密切,汉朝将细君公主嫁入乌孙。而汉朝遭到匈奴攻击的时候,乌孙国发兵五万与汉军十五万骑兵夹击匈奴,大获全胜。这是最明显的例子,而且西域诸国只要不给匈奴输血,那就是贡献,更别说这种发兵援助的了。
3:汉朝经济产物、手工业迅速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也算得上是高级海外代购,他引进大量西域特产,比如:大蒜、芫荽(香菜)、葡萄、石榴、蚕豆、核桃、无花果、苜蓿、地毯、大宛马、以及各式各样的异域风情。这些特产使填充了汉朝经济产物库,中华大地物产丰富,这些也都是一步步发展的,并不是老天凭空给你的。而且西域对丝绸非常热衷,需求变大之后产量也要提高,汉朝国内的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另外铁器、金属工具等,都随着商业流通而传至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我们至今都要感谢张骞,尤其是那些吃货,要知道这都是老祖宗不远万里为我们引进的产物,可不是什么大自然的造化。
4:大量古诗词背诵
西域有西域的文化,西域被控制后大量的古诗词就出现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种诗词如果没有西域,怎么会出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诸如此类带西域风采的诗词都要感谢张骞,如果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文人墨客们怎么会写出如此优美、壮丽、慷慨激昂的诗词哪?大量的古诗词背诵丰富了我们精神需要,提高了人的文化修养,占有了小学生的时间,以至于我们能舒舒服服的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