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西夏国的灭亡你知道多少?西夏是第一个被蒙古灭掉的国家

2020-07-28 西夏国被谁灭了 西夏国 西夏国的灭亡

西夏国的灭亡你知道多少?

西夏,乃是北宋朝廷对它的称呼。这个与宋、辽、金同时代的西北王朝,在正史当中,却没有自己的专史。如果从雄主李元昊登基时算起(1038年),至最后被蒙古所灭(1227年),西夏立国长达189年;而如果从唐末拓跋思恭占有夏州之地算起,至最后灰飞烟灭,西夏的历史则延续了347年之久。与之相比,宋朝(南北宋之和)为320年,辽朝为210年,金朝才120年。

想当年,就是这个西夏,令威镇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五次发兵攻打而不得,并遗憾地死于征伐途中,难怪他恨恨地留下遗言:“尽屠之。”就是这句话,使得在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像西夏那样被消灭得如此彻底。当西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逝,只有贺兰山下的荒冢残碑,还真切地宣示着这个王朝的存在。它的历史,变成一个个谜团,等待着后人去抽丝剥茧。

“党项”部族的起源

最早的文献记载,党项族群是汉朝西羌的后裔。有史以来,羌人就占据着青海湖周围的草原和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

古代羌族是一个很大的体系,它有许多的分支:

1、因地域划分,如:白兰羌、宕昌羌等。

2、因族群划分,如:党项羌、吐谷浑羌等。

早期的党项和吐蕃的先民们大都混住杂居在这一片地区的边缘,吐蕃东北部称作“安多”的地方。对党项族残存语言的研究表明,说党项语的族群可以归为古代的藏缅民族成员。而就其文化传承来看,党项人则具有大多数羌族族群的显著特点。

历经两汉、三国,到了南北朝时,党项族群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当时整个族群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隋书》:“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其种有宕昌、白狼,皆自称猕猴种。”

三苗是中国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部落,以猴为祖的传说曾广泛存在于西南少数民族中,其中尤以藏、羌最为典型。这有点类似于印第安人的图腾崇拜,也可以说猕猴是古代藏羌民族的图腾之一。对于羌族人民而言,猴是其巫术信仰的圣物,代表神圣与力量,象征光明和希望。

《隋书》:“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墙”。

从史书遗留下来对党项族群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皆仰赖畜牧。他们无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记录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党项人尚武而团结。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的攻击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敌人,才能恢复常态。

早期的崛起之路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属隋国,开启了党项族群正式归附中原王朝的开端。次年,党项族首领拓跋宁丛率各部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请求内附,隋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代管族务。

唐初崛起于西藏高原上的吐蕃国,日益向外扩张,与之比邻而居的吐谷浑(遭到过大唐数次的征讨,实力虚弱)和党项羌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国。

唐高宗时,由于吐谷浑被吐蕃击败,失去倚恃的党项羌只能请求大唐的帮助,唐朝因自身的利益,选择接纳了他们。不久,党项各部相继归属唐朝,族群人口达34万余人。党项羌中实力比较强大的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个部落,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其中拓拔部落最为强大。

大唐皇帝因此下诏设32州,任命归附的部落首领为各州刺史,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受松州都督府节制,封为平西公。

安史乱起,各地胡人蠢蠢欲动,大将军郭子仪担心这些“异族”聚合在一起易生事端,上书唐代宗把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

这一地区,正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国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一部拓跋氏所统率的党项羌就称“平夏”部。日后的西夏皇族,正是源出这一部党项。

唐僖宗时,平夏部酋长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一度帮助唐王朝“收复”长安,因功被封为夏国公。由此,夏州地区的党项武装被称为“定难军”,辖区包括:夏、绥、宥、银四州。从这时起,以夏州为中心,鄂尔多斯以南的广大地区,皆成为拓跋部的私人领地。

“保境固守,伺机发展”是拓跋氏的生存原则。后晋、后汉、后周多个政权在中原地区走马灯一样变换,平夏部党项的做法是不管谁做了皇帝,都乖乖“俯首”称臣,而这些“廉价”的谦恭换来的是大批的“赏赐”和对这片区域更强的统治力。

待到宋朝初建,夏州地区已经在党项拓跋氏的手中经营了二百年,这里牧场丰肥,牛羊无数,成为天然的肉库和马厩。同时,由于和汉族杂居,农耕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七里坪”等地,当时满眼都是西夏的储备粮仓。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辖区内还盛产上好的青盐,且产量巨大,每年给党项换来大量的金银。

有兵、有粮、有马、有盐、有钱,天时地利人和,有了争鼎之基,但一直以来,拓跋部一族野心并不大,心甘情愿地当着一方诸侯,有滋有味的过着富足悠闲的日子。直到夏州节度使李继捧(汉姓李)掌权后,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开疆拓土从李继迁到李德明再到李元昊

《宋史》:令夏州护(李继捧)缌麻以上亲(戚)赴阕。

李继捧当上节度使才一年,宋太宗下旨把李氏亲族全部迁居京城,想彻底根除西北边疆的一大隐患。

宋朝的使臣到了银州,准备监视并偕同李氏族人入京。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志向远大,当时官居“管内都知蕃落使”,深知一家人被迁入京城,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逞威的可能。于是,他借为其乳母送葬之机,率数十亲信逃进了茫茫草原之中。

大宋使臣觉得这逃走的小股李氏族人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李继迁虽然年少,但很有政治头脑,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在短时间内勾打连环得到众多的支持,势力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985年,李继迁设计俘杀宋朝大将曹光,攻占银州、会州。他纵兵大肆烧杀抢掠,眼见和宋朝闹翻,一不做二不休转眼投靠了辽国,契丹人把义成公主下嫁他为妻,并封其为夏国王。至此,西夏在立国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李继迁这种“卖主求荣”的行动,惹得宋太宗大怒,派遣了五路大军征讨,结果宋军皆败。转年,宋太宗驾崩,真宗继位。眼见李继迁兵强马壮又得了辽国的支持,短时间内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息事宁人。宋朝相继割让夏、绥、银、宥、静五州给李继迁,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西夏党项的独立地位。

公元1002年,李继迁率领诸部落联军攻陷宋朝重镇灵州,并改名西平府。灵州地处形胜之地,北控河朔,南引庆州、原州,扼宋朝西垂要地。灵州之战,成为了宋夏关系的转折点,之后,李继迁率军一鼓作气又攻占了凉州,彻底断绝了宋与西域诸国的联系,此后,战马的短缺成为宋朝军事孱弱的硬伤,一直到两宋灭亡都没有改善。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李继迁正意气风发的与吐蕃酋长会盟时,遭到了暗算,身中弩箭而亡享年42岁。虽然英年早逝,但这位西北汉子折腾了22年之久,总算是给子孙挣得了一份建国立业的资本。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得立,时年23岁。上任伊始得到了宋朝的承认封西平王,同时还不忘继续向辽国示好,被辽主封为“大夏国王”,他脚踏宋、辽两条船的策略,使得西夏更加进退自如。

李德明也是开拓之主,他倾尽全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了西夏党项的生存空间。

公元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为都城,改名为“兴州”,建造了巍峨壮丽的宫殿,虽然对外仍然对辽、宋称臣,对内完全是一派帝王气象。

公元1032年,李德明病死,其子李元昊继位。他个子不高,面相凶悍森然,是个智勇双全的冷酷君王。继位后,为了增强党项人的民族和身份意识,他以身作则,先把自己头上一圈头发剃光,穿耳戴重环饰。强行发布“秃发令”,三日为限不从者全部处死。

巩固了内部的统治,他相继又出兵攻占吐蕃的瓜州、沙洲、肃州三个战略要地,使得党项族达到鼎盛。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疆域包括:今天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一些地区。从军事地理角度来讲,也有了立国的根基。它东北有狼山、阴山,南有六盘山,西有祁连山;滔滔黄河,直贯国中;都城兴庆府(银川)更是依山傍河,形胜地固。

盛极而衰,与宋辽之间的辉煌胜利到蒙古军血洗中兴府

最后一层遮羞布被揭开,夏宋之间的战争终于到了不可避免的地步,宋朝不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

公元1040年至1042年,李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三大战役,都以李元昊大获全胜告终。故在定川寨大捷之后,李元昊踌躇满志发出了“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豪言壮语。而当宋军战场惨败的消息传到东京时,宰相吕夷简连连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李元昊继承了祖父李继迁时与辽结为姻亲的政策,但与辽公主感情不合,夏辽双方又常因辽境党项部族叛逃问题引发纠纷,关系日趋紧张。

公元1044年,辽兴宗亲率骑兵10万征夏,李元昊采取“每退必赭其地,断其粮草”的策略,引敌深入,在辽军饥饿疲惫之时,纵兵突袭辽营,大获全胜。

就这样,通过对宋、辽两国的数次战争胜利,李元昊奠定了西夏的地位,形成了宋、辽、夏天下三分的局面。

之后的180余年里,西夏国一直奉行“左右逢源,以守为攻”的国策,使得国祚得以延续。直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空出世,西夏的命运不在被自己掌控。

西夏之所以成为第一个被蒙古消灭的国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西夏自身内忧外患,经济贫困,军队衰弱,政治腐败。

2、对外政策失当,“附蒙伐金”使得夏、金国力大损,殊不知蒙古才是真正想要灭夏之国。

3、蒙古势大,西夏做得再好,也只能延缓被灭的时间。

4、西夏地理位置重要且物产丰富,蒙军可以得到更多的战马、粮草、食盐等战略物资,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5、西夏成为蒙古人灭金亡宋的练兵场,蒙军缺乏攻陷中原城市的经验,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不断提升攻城战术和杀敌技巧。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以夏献宗拒遣质子为借口,发动了最终的灭夏之战。一路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夏献宗竟然活活吓死。至1227年,除首都中兴府以外,国土全部沦陷。夏末帝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遣使乞降。

当时,成吉思汗在清水病重,临死前在六盘山夏宫留下遗言:“死后秘不发丧,西夏若降,可佯装接受,城门开后,遍屠中兴府内所有军民。”

果然西夏开城投降后,拖雷按照成吉思汗遗嘱在中兴府展开屠杀,宫室、陵园付之一炬。至此,西夏灭亡。如果从李元昊算起,西夏历经十帝而亡。

公元1288年,元世祖忽必烈改中兴府为宁夏路。宁夏者,夏地安宁之意!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一代雄主李元昊建国,称自己“国家”为大白高国。虽然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其是党项拓跋后裔,但李元昊却自称是北魏拓跋鲜卑的血脉。翻阅历史的篇章,可以发现,当年五胡乱华时代的匈奴大王赫连勃勃在今天的宁夏建立过一个“大夏”胡族政权。赫连勃勃大王的煌煌“大夏”,正是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所灭。时隔600余年,自称是拓跋氏后裔的元昊,所建的政权却也被称作“夏”,与昔日祖先的敌国同名。这是意外的巧合,还是历史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

公元13世纪,蒙元入主中原后,元朝的史家们奉命同时修撰《宋史》、《辽史》、《金史》,唯独没有修西夏史。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西夏被蒙古大军灭国、灭族,关于其自身记录的史籍荡然无存,无以修史;另外,成吉思汗因在征伐西夏的战役中受伤,最终病死在六盘山,也是元人不愿修西夏史的一个原因。 风雨西夏,党项悲歌。曾在中国历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因种种的原因没有专史留存,少数幸存的党项族人也不得不与其他民族间错杂居,从而渐渐为其他民族所同化。

上一篇 : 关于屈原之死到底是自杀还是被谋害?事情的真相无人可知
下一篇 : 西夏国被谁灭了?就算西夏不被灭,最后也会自取灭亡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