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屈原之死都展现在了诗里,他绝对不可能自杀

2020-07-28 屈原之死 屈原怎么死的 战国

在中国端午佳节的来历相信没有人不清楚,这个美好的端午佳节里,大家都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屈原。相传屈原因为屡屡进言,不得重用,终日郁郁寡欢,借酒消愁。家国不保后更是心如刀割,最后自尽于江中。百姓们为了保护他、纪念他。便有了现在的端午佳节与习俗。人生不如愿之事十之八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数,悲壮的死亡比痛苦地活着简单多了。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因此屈原的轻生总是让人觉得有些懦弱,逃避。我们不妨从他的诗文中去分析一下他死亡的真相,希望大家对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印象有所改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这句话可翻译为: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意思是说: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少次死亡也不后悔。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意思是: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涉江》意思是说:听说鸟飞行千里,最终会返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在临死时,头总朝向出生的小山头。从这些诗句中可以了解到:屈原能体会民之艰辛,以至于痛哭流涕。为了心中追求的大义,宁死无悔。急于向苍天君王证明自己的忠贞爱国,以求得到重用。最后一句则更像是对自己的家国故乡的极度热爱,希望以后能落叶归根。由此看出屈原的人生态度是有些消极的,太过刚直,还总是把死亡与大义挂钩。加之,诗人一向都比较敏感,情绪波动会比较大。一旦走入死角想不开,就很容易抑郁,最后走上自尽之路也不足为奇。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唯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其中还有一句:“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说:我怎么能任污浊侵蚀我洁净的躯体?就算跳入这汨罗江中,我也不会让自己被这污浊的世道亵渎。

这首诗更能体现他刚直,正义凌然,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死不屈。更是直接提到了跳江死亡。但诗中讲的仅是精神层面,不与人同流合污,不虚与委蛇。而并非国破之感。由此可见死亡确实是有值得争议的地方。也可能有人故意借此诗,用于了屈原的最后死亡方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意思是说:光阴似箭,我唯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

这些诗句又能反映出屈原,积极追求真理,并觉得道路漫长。重视心灵的成长,还唯恐时间不够用。那么试问,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轻而易举走上自尽之路呢?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意思是说: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意思是说:虽然春秋代序,年复一年,但祭祀之礼不废,礼乐终古而相传。

虽然说的只是季节更替,但我相信,他必然清楚朝代也会有更迭。还清楚礼乐需相传。所以他并不会因朝代的交替就放下追求真理之路,走向轻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意思是说: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辞·卜居》

第一句里只要自己内心的正直,就不怕流放,所以屈原还是更注重自己的内心,只要不强迫去改变他的内心,保持自我,就不在乎流放。所以他也并非之前诗句里那般消极,也是有积极的一面。第二句里他显然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因此他也不会因不被重用,国破就选择轻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得极美,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男主人翁爱上了一个高不可攀,且无法得到的女人。屈原必定是爱过的。诗中“湘夫人”也很可能是暗指楚王的宠妃郑袖。屈原之死还有一个说法便是因为屈原和郑袖的关系被楚王知道后,引来的杀身之祸。

从屈原的诗里去分析,他确实不太可能自杀。自杀是逃避,所以一个写出了那么多千古诗句的人,一个一心为国为民深受百姓爱戴的人最终不会选择轻生。活着才能做更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不是吗,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热爱追求真理的大文豪怎么会不懂呢?

上一篇 : 屈原是自杀还是情杀?屈原之死真相不简单
下一篇 : 屈原之死是爱国情怀的体现,屈原的死完成了他与国家的灵魂相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