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犀首公孙衍为何一生抗秦?除了私仇,还有较量

2020-08-11 公孙衍为什么恨秦国 公孙衍为何一生抗秦 战国

不熟悉战国时期历史的人对于公孙衍这个人肯定不是很熟悉。但要是说起张仪、苏秦,大家肯定会说:“哦,这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嘛!”其实公孙衍是和张仪一样的纵横家,而且非常有名。公孙衍是魏国人,在秦国曾经官至大良造,可是随后却离开秦国,一生中致力于反秦大业。

在秦国执掌军政大权的公孙衍为什么会离开秦国,并且一生都反秦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故事?

这就要说到在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张仪这个人了。在人们的认知中和《史记》、《战国策》的记载中,张仪和苏秦是一个时代的人,公孙衍和张仪根本不会有交际。但根据考古中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公孙衍和张仪才是一个时代的人,两人同为当时著名的纵横家、政敌,也是死对头。

当年商鞅由于在秦国实行变法,得罪了秦国贵族。等到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上台后,秦国的贵族诬陷商鞅谋反,商鞅被杀。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继续商鞅的变法政策。能成为执掌军政大权的大良造,可见当时秦惠文王对公孙衍使相当信任和重用的。

公孙衍当上大良造以后,也确实为秦国做出了不少贡献。首先就是积极的谋划攻打魏国。魏国在和齐国经过马邑之战,被齐国全歼了十万大军后,已经是元气大伤,主力尽失。因此在公孙衍的进攻下,缺兵少将的魏国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面对秦国强大的攻势,为了不至于被秦国灭国,魏国提出了和秦国议和。为了议和,秦国提出了割让阴晋给秦国的条件。

议和以后,不满足的秦惠文王命令公孙衍继续进攻魏国。公孙衍于是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占领了河西地区。本来就不是秦国对手的魏国这一下就被秦国给打趴下了。赶紧再次和秦国议和,将秦国占领的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在魏国看来,这河西地区本来就是秦国的,当年吴起打败秦国的五十万大军,占领了河西地区,如今将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自己也没什么损失。

于是秦国曾经丢失的河西地区又重新划入了秦国的版图,也使秦国打开了进军中原的门户。被秦国打怕的魏国为了不使秦国继续进攻自己,再次遭受损失甚至被灭国,于是派人携带重金前往秦国贿赂身为大良造的公孙衍。这公孙衍也是一个贪财的人,面对魏国送来的重金,不仅是眉开眼笑,乐呵呵的笑纳了。同时答应魏国,一定会说服秦王不再攻打魏国,毕竟魏国也是自己的家乡嘛。

就在公孙衍劝说秦惠文王转移目标,攻打其它地方的时候,公孙衍一生的宿命政敌张仪来到了秦国。张仪了解了秦国的情况后,就对秦惠王说:“公孙衍是个见利忘义,顾私利而忘公义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张仪告诉秦惠文王,对于当前的秦国来说,四面受敌的魏国是最好的消灭对象,公孙衍不劝说秦王趁机灭了魏国,反而劝说秦王去攻打西面的少数民族,这是在给魏国这个曾经的霸主恢复实力的机会啊。如果魏国趁机恢复了实力,那么秦国不仅会错失消灭魏国的机会,反而会被魏国反过来进攻秦国,到那时秦国就难以应付了。

秦惠文王听了张仪的话后恍然大悟,也因此对公孙衍产生了不信任。秦惠文王起用了张仪,对于公孙衍却是渐渐的冷落,不断的遭到秦惠文王的排斥。公孙衍看到自从张仪来了秦国以后,自己就受到了秦王的冷落和排斥,秦王也不听从自己的建议了,就知道是张仪在其中捣的鬼。

俗话说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何况是张仪害的自己失去了权势呢?备受冷落和排斥的公孙衍因此就恨上了张仪。认为自己失去权势和秦王的信任都是张仪造成的,就这样和张仪结下了私仇。

你张仪不是纵横家吗?我公孙衍也是纵横家,你是连横学派的,我是合纵学派的,那咱们就在这上面见真章,一决胜负。于是,带着对张仪的仇恨,公孙衍离开了秦国,准备在学说上一展所长,打败张仪。这样既能报了自己的私仇,也能证明自己比张仪强。

公孙衍到了魏国以后,成为了魏国的将军。面对已经是千疮百孔,国力衰退的魏国,公孙衍知道凭借魏国是打败不了秦国的。深谙合纵学说的公孙衍准备拉拢其他国家,联合出击取胜。首先公孙衍找到了齐国的田朌,劝说田朌和魏国一起进攻赵国。在公孙衍的劝说下,魏齐联军打的赵国大败。公孙衍的合纵尝试取得了首次的胜利。

可是这次胜利也引起了秦国的注意。为了防止齐楚魏三国联合起来进攻秦国,张仪对公孙衍的合纵之策进行了破坏。首先进攻魏国,逼迫魏国依附秦国,接着又派人携带重金贿赂齐楚的大臣,拉拢这些在两国有权势的大臣,从而成功的瓦解了三国的合纵。

面对刚有起色的合纵策略就被张仪破坏掉了,公孙衍并不甘心。公孙衍接下来开始拉拢韩、赵、燕、中山这四个诸侯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王相国”。所谓的"五国相王",就是五国一起互相承认对方称王。公孙衍之所以发起“五王相国”,就是为了以合纵之策联合各国来对付秦国。可是令公孙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不仅是秦国反对了,就连齐楚等过都反对了。秦国还没有动手呢,楚国就向魏国发起了进攻,占领了魏国8个城邑。这还不算,楚国还打算废掉魏国的太子,立在楚国的魏公子为太子。

就这样,在各方的反对和打击下,公孙衍的合纵之策又一次失败了。公孙衍的这次失败,使得魏国的主张合纵的丞相惠施被罢免,公孙衍也只得另想办法。可是还没等公孙衍想到办法,到魏国担任宰相的张仪却由于秦国借到韩魏攻打齐国的一次失败,使得关东诸侯国中合纵的呼声再一次抬头。

没办法,面对强大的秦国,关东的诸侯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为了不被秦国威胁或是被灭国,尤其是和秦国接壤的诸侯国都感到了危急,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抵抗强大的秦国。于是张仪被从魏国给赶走了,主张合纵的公孙衍受到了各国的支持,当上了魏国的丞相。

成为了丞相的公孙衍各诸侯国,组织起了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国。可是气势汹汹而来的诸侯联军在函谷关面前,却是不堪一击,被秦军轻易的给击败了。秦国趁势攻打不肯求和的赵国,齐国也对赵国落井下石。就这样,轰轰烈烈的五国伐秦以失败而告终,公孙衍的合纵之策也又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五国合纵攻秦失败的公司孙言被魏国的田需趁机攻击,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失去大权的公孙衍对田需抢了自己权利的很是不满,因此就向魏襄王建议请齐国公子田文接替自己当丞相。就这样,田文成了魏国的丞相,公孙衍跑到了韩国担任丞相。这田文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由于田文当了魏国宰相,因此公孙衍的合纵之策受到了齐国丞相田婴的支持。就这样,新一轮的合纵抗秦又开始了。

面对新一轮的联合抗秦,秦国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于是发兵攻打实力最小的韩国。面对秦国对韩国的进攻,除了楚国在韩国的威胁下做出了出兵救韩的姿态,其他盟国竟然无人发兵相救!最终,一年后,韩国大败,公孙衍逃命。逃回了魏国的公孙衍由于和田需有恩怨,和大臣张寿也有积怨,怀恨在心的田需派人杀了张寿嫁祸给公孙衍,被魏王误会,UI中被魏王杀害。到此,由于公孙衍的死亡,公孙衍和张仪的私仇和斗法也彻底的结束了。

公孙衍之所以会从离开秦国后一直致力于利用合纵之策反秦,张仪害的公孙衍在秦国失去权势结下的私仇只是一个很小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说上的争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纵横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学派。可是俗话说得好,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就是纵横家学说里面也是分为连横和合纵两个学派的。作为合纵学派的公孙衍肯定想要在学说上战胜连横学派的张仪,这才是公孙衍一直致力于合纵攻秦,一生反秦的主要原因。

虽说公孙衍最终失败了,可是公孙衍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合纵之策的倡始者,其历史功绩还是被后人认可的。正是由于公孙衍开创性的尝试,才使得战国后期的历史更加波澜壮阔。“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就是后人对公孙衍和张仪两人的褒奖之语和认可。直到今天,公孙衍所开创的合纵之策还在精妙绝伦的外交大战仍在继续上演。


上一篇 : 纵横家公孙衍为什么恨秦国?公孙衍究竟与秦国有何仇恨
下一篇 : 光武中兴的措施有哪些呢?光武中兴又是指什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