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岳麓书院写得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感觉很自大?把这两个字去掉就懂了

2020-05-27 岳麓书院 湖南岳麓书院

说来惭愧,身为湖南人,在长沙读了四年书,河西也去了好多次,却从未想过,要到久负盛名的岳麓书院看一看。还想当然的以为,书院肯定是在山顶上,极目四望,整个星城都能尽收眼底。

去年参加红网年会,才去了一次,方知,原来,书院入口就在山脚呢。

入口,就是最著名的那副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霸气。

霸气?

不对啊。

看完之后,我又想了想,作为千年学府,讲究的是学无止境,怎么可能如此吹牛——

只有楚地有人材;

楚地的人才,又都聚集到了这里。

只有暴发户,才会这么写啊。

免不得查了查。

原来是有典故的。

惟楚有材来源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原文是:

令尹子木与之(声子)语,问晋故焉,且曰:

晋大夫与楚孰贤?

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声子的朋友伍举因故逃亡,声子出使晋国时,巧遇伍举,说,我会想办法让你回楚国的。

声子出使完后,回到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子木问他,晋国的大夫跟楚国的,哪个更厉害?

声子说,他们的卿不如楚国,但大夫一级,则比楚国贤明,都有成为高官的潜质。打个比方,楚国那些最高级的木材、皮革,都被晋国买去用了。

他在这里,并没有直接指出,但潜台词其实就是,很多晋国的大夫,都是从楚国去的。楚人为何到晋国?

还不是你这里不能识人用人甚至冤枉人,人家又有理想有抱负要保命啊,只好跑到外国去了。

子木哪里会听不懂呢?

所以,声子最终救回了伍举。

列位看出来了,典故里是虽楚有材,而对联里是惟楚有材啊。

一字之异,正是作者用心之深。因为他需要的,只是“楚有材”三字啊。

三个字的对联不好写,加一个如何?

于是就加了个助词,惟。

下联,于斯为盛,典出《论语》: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说的是,人才难得,有几个真正靠谱的牛人,就可以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了。

其中的于字,其实也是助词。

古代一些圣旨里,有“于戏”,它并无实在意义,只是表示感叹而已。正与呜呼,哎呀类似。

惟和于,放在写此联时的清朝嘉庆年间,只要读过一点书的,基本知道是多义字,感叹词,并非“惟一”与“这里”,不会产生歧义。

要怪,只能怪后人没怎么读过古书,文化有些断层吧。

不过,理解助词是很简单的,真正难以做到的,还是声子那个问题:

如何才能使人才尽情发挥,生活体面,很有尊严,不会总想着跑到外国去?


上一篇 : 绝代佳人杨玉环,平定安史之乱的弱小棋子
下一篇 : 曹操、孙坚、刘备的妻子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离不开旺夫的女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