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你知道道光临终前还额外颁布了一封诏书吗?内容原来是关于道光的儿子奕訢

2020-07-10 道光临终前还额外颁布了一封诏书 关于道光的儿子奕訢

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年)正月十四日,在位三十年的道光皇帝驾崩在圆明园慎德堂,结束了自己平淡而又饱经忧患的一生,享年69岁。

在临终留下,道光针对继位人选之事留下了传位密旨,宣布册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但是耐人寻味的是在密旨之外,生性古板守旧的道光居然还创新性地打破祖制,额外颁布了一道加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的诏书。这到底又是为何呢?

犹豫不决,含恨而终

史书记载,奕訢“天姿颖异,宣宗极钟爱之,恩宠为皇子冠,几夺嫡者数”,这也导致了即便在道光去世前夕,他也仍然对接任皇位的皇子人选踌躇不已。

在这一点上,《清稗类钞》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据说在道光帝病重不治之时,曾经回光返照了一段时间。

当时他神情恍惚,把守在自己身旁的文宗奕詝(当时已经被立为储君)当成了奕訢,眼中含泪对他说道“阿妈(满语呼父为阿妈,呼母为额尼)本意立汝,今若此,命也。汝宜自爱。”,结果吓得奕詝连连磕头,发誓“必当保全奕訢”。

这也从正面揭示了道光帝临终时对于皇位继承人的犹豫不决,左右为难,这才有了“又奉朱谕,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这么一道怪异的封王诏命。

错失皇位,亲王补之

道光看重奕訢,这在紫禁城内一直都是人所共知的事。

早在奕詝、奕訢二人大婚择妻的时候,道光就刻意选择了权势相对更高的都统桂良的女儿做奕訢的嫡福晋,而把相对条件较差的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儿许配给了奕詝,由此也足见道光偏爱之甚了。

关于为何最后奕訢落选,奕詝反而夺得皇位,大致上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所谓知子莫若父,奕訢的文韬武略远超奕詝,这一点道光自己心里也是心知肚明,本来他也确实打定主意要立这个儿子为皇太子,只不过后来书写立储密旨时被门外看守的太监看了去(太监虽然不认识字,也看不清道光究竟在写什么,但是却看见在末笔上道光拖了很长,于是便预料到皇帝册立的是皇六子奕訢),之后太监就在宫廷内大肆宣扬,惹得皇宫之内流言纷纷。如此隐蔽的国家大事被闹人尽皆知,道光自然龙颜大怒,盛怒之下的他就改立了如今的咸丰帝奕詝。

尝预书其名,置殿额内,有内监在阶下窥伺,见末笔甚长,疑所书者为奕欣,故其事稍闻于外。宣宗知而恶之,乃更立文宗。

奕詝的师傅杜受田深知其在骑射武功上不是弟弟奕訢的对手,于是让奕詝在跟随道光围猎的时候故意一箭不发,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仁君模样来讨得道光欢心,最后终于得手。

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

不管如何,最后道光终究还是选定了老四奕詝而弃选了鬼子六奕訢,但是对于这个爱子奕訢,道光还是心有不忍,所以就在弥留之际颁布了这么一道封王的圣旨,变相地补偿他错失皇位之苦。

年龄未到,难以晋封

按照清朝家法来说皇子到了一定年级之后确实应该加封王爵,离开紫禁城自己独立门户,开封建府。但是在道光临终前,他除去奕詝、奕訢兄弟俩外,其余的皇子年纪最大的奕譞也才十岁,年龄实在太小,不满足封王晋爵的这个基本条件(圣祖康熙在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给皇子封爵,当时年纪最小的皇八子胤禩也已经18岁)。

独封奕訢,以护爱子

其实道光在临死前,年近七旬的他膝下已经有5个儿子(除去已经过继给了道光之弟绵恺的皇五子奕誴),分别为:皇四子奕詝、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道光之所以弃其余众多皇子不顾,唯独加封奕訢,笔者认为道光这就是在向天下人(尤其是即将登基的奕詝)表明奕訢身份的非同一般,给奕訢无形之中提供一种保护。

深知康熙年间九王夺嫡兄弟阋墙祸事之悲惨的道光帝,想要以自己独创的这种办法维持自己身后奕詝、奕訢兄弟的和睦,以保护爱子奕訢不受伤害。

上一篇 : 这种军粮是成吉思汗作战的必需品,难怪战无不胜横扫千军
下一篇 : 晏殊最有名八首词赏析,词中的千古名句值得收藏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