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康熙皇帝一样,乾隆皇帝也曾经六次南巡,当时的野史传闻和现在的影视作品都曾多次将乾隆皇帝南巡的故事呈现在人们面前。那么,乾隆皇帝六次南巡真是只是为了游玩享乐,猎艳江南?
我们知道,在乾隆三十年,清朝国力达到鼎盛。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年之前,每隔3-5年便会南巡一次,连续四次。那为何在清朝国力达到鼎盛以后,却等待了15年才开始第五次南巡呢?小编认为,乾隆皇帝南巡的目的绝对不一般,最起码前四次是为带领清朝走向鼎盛时期而做的必要行动。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改革积累痹症、缓和政治环境以后,乾隆帝开始首次南巡。而乾隆十六年则是清政府刚刚将平定的西藏改制行政体系,建立系统的管制镇压叛乱体系。也就说,乾隆帝首次南巡是在刚刚平定了西藏边陲以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时隔6年以后,乾隆皇帝再次南巡。而乾隆二十二正好是清政府第二次平定了准格尔,开始发动镇压和卓叛乱的时候。也就是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所在平定了内蒙古叛乱和准备平定新疆和卓叛乱以后。
难道两次南巡选择的时间都是偶然?为何都是在平定了边陲叛乱,建立不世功勋以后呢?这就是乾隆帝的帝王之术和统治能力的表现。
当初,多尔衮带领八旗兵攻入江南地区以后,面对顽强抵抗的江南人民展开了大屠杀,所以纵观满清一朝,江南地区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和反抗热情都是最旺盛的。而江南地区又是大清的“钱袋子”、“粮库”,真正关乎清政府的国运气脉、荣衰兴败,这一地区的稳定和支持,是清朝历代皇帝都迫切需要和必须解决的。
乾隆帝选择在平定边陲叛乱以后,巡幸江南,可以宣扬清政府国力之旺盛、军队之战无不胜,震慑、警告江南有造反、叛逆心思的人尽早把心思收起来,起到稳固统治、稳定民众情绪的作用,为清朝的鼎盛时期奠定最根本的基础。
时隔五年以后的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帝开始第三次南巡。这次南巡中,乾隆帝最主要的举动就是大力封赏了两淮巨商并将这些巨商们加官进爵。乾隆帝为什么这样做呢?弄懂了乾隆帝此举的原因也就弄懂了乾隆帝此次南巡的目的。
自乾隆二十二年到二十六年,乾隆帝主要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大举发动军事行动。二十二年,平定准格尔贵族分裂叛乱之战;二十三年,拼丁新疆大小和卓叛乱;二十四年,大举进军收复喀什葛尔;二十五年,出兵驱逐沙俄越境驻兵。连年的征战对大清国力消耗异常严重,但为了边陲安全和领土完整,乾隆帝又不得不这样做。没钱了怎么办?江南有钱啊!通过对两淮巨商们的恩赐封赏,乾隆帝一举解决了自己的财政困难,清朝正式开始迈向鼎盛。
就在清朝逐步实现鼎盛时期具备的所有条件,开始呈现鼎盛景象的时候,江南水患又成了阻碍清朝进步的绊脚石。于是,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亲临视察江南地区的河工海防工程。据《清史稿》记载,此次南巡,乾隆对黄河、淮河的河工及浙江、江苏的海塘,下达了几十条的上谕,指示治理,动用了几千万两帑银,完成了多项工程,对减少洪灾、保护百姓田园家舍和生命安全,起了不能抹煞的重大作用。
四次南巡以后,乾隆皇帝终于做好了所有准备,将大清王朝带入了文治武功兼备、疆域广大辽阔、社会安定繁荣、人民安居乐的鼎盛时期。
乾隆皇帝当然知道南巡活动耗费巨大、劳民伤财,于是就在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后,将南巡活动一度停滞了十五年之久。
乾隆皇帝的功过是非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较为争议的话题,其在位期间的六次南巡更是被人诟病,但小编认为,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并不全是为了游玩享乐,最起码前四次是在为了发展清朝综合国力、努力营造全民安平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