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曾经乾隆下江南有多少次?乾隆下江南的目的在哪

2020-07-22 乾隆下江南的目的 乾隆下江南多少次 乾隆皇帝下江南

乾隆一生曾六下江南 。他不辞劳苦、不厌其烦一次次南巡,究竟所为何来?难道只是为督促地方修堤治河、为了访求民间疾苦 ?亦或是为了笼络江南士大夫?还是像传说中的那样为了探寻自己的真实身世、认祖归宗?

乾隆六下江南,当时的一部分臣僚认为就是单纯为游山玩水。史载:乾隆23(1758年)年,副都御使孙灏谏言,希望皇帝明年停止巡幸江南。乾隆阅后恼羞成怒,以为孙灏是在讥讽自己南巡,他批驳道:“其言(指孙灏)更为荒诞。且南巡之举,岂仅为山水游览之娱!上年朕临徐、邳、淮、泗、沮之地,为之相视求瘼(访求民间疾苦之意),疏泄求防,次第兴举,今岁农事倍收,孙灏宁不闻之乎 ”!?乾隆表白自己屡屡南下绝不是公费旅游、游山逛水,而是“相视求瘼”,而且已经产生了良好的后果。乾隆四十九年(1784)3月,他在第六次也是其人生最后一次南巡途中,写下了《南巡记》,对自己六下江南作了总结性的阐述。

乾隆说他效仿其祖父康熙六度南巡,“敬以法之”,他打着乃祖康熙的旗号,其实另有所为。乾隆在位期间与康熙朝的局势早已大不相同。康熙在国内干戈平息之际南巡,是为了收拢因杀伐惨烈而心生怨怒的江南士民之心,以稳定统一安定的局面。而到乾隆时,江南局势早已稳定,他南巡虽然起了维系民心,尤其起到了笼络江南士大夫集团和商人之心的作用,但这些都不是乾隆一次次南巡的动因,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他屡次在《南巡记》中提及的“莫大于河工”,也就是说他要亲自视察江南各地的水利工程,以解决南方地区为害剧烈的水患难题。

可以这么说,康熙六次南巡是为了政治,而乾隆六下江南则是为了经济。

被誉为膏腴之地的江南是清朝的经济中心。在以农为本的封建时代,一个关心民间疾苦、孜孜求治的帝王,自然会对水利工程格外牵挂。乾隆是一个务实的皇帝,他当然不屑于靠地方官的奏牍遥控指示兴修水利工程,他要实地考察之后再作出重要决策。也有人说他对淮河以及海塘工程 的视察实际上是走马观花甚至有作秀之嫌,但他强调必须在实际调查后再定决策,这种唯物主义的理政态度在历代统治者中却属极为罕见的。而且他不厌其烦六次南巡,走出深宫,深入了解民间的实际情况,还是颇接地气甚至有所裨益的。

当然,皇帝出巡可不便宜,衣、食、住、行一样都马虎不得。他六次下江南,不仅扰动很大,财力、物力、人力的耗费也是十分惊人的。

由于乾隆一次次南巡,地方官员以及江南的商人们都争相巴结,他们挥金如土,不惜耗费巨资,有扬州盐商甚至为此倾家荡产,只求乾隆玩的开心,游得尽兴,结果总计他六次巡游,公帑开支就达2000多万两,再加上其他各种零零碎碎的开支,靡费多达数千万两。乾隆几乎把清朝入关后积累的财富(尤其是康熙、雍正殚精竭虑积攒的库银)消耗殆尽!南巡造成的巨大浪费,是导致乾隆执政后期国力逐步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声势浩大、铺张浪费的南巡对江南社会危害甚烈,为修路、建造行宫而占地毁房的事件屡屡发生,弄得民怨沸腾。

最后一点尤其重要,皇帝出行时的浩大排场、纵情豪奢,银子花的像淌水一般,无疑对江南官场风气起到了一种很不好的示范作用,无疑为东南各省大小官僚开了享乐之风,同时助长了社会 崇尚浮华、糜烂、颓废之风。 以河工为例,乾隆声称他南巡最重要的目的是治河,但到了他执政末期,却“河工之利未见而害先见”,主要原因就是各级官员贪污腐化、大肆侵吞克扣兴修水利工程的专款。其结果是号称富甲天下的江南,在接踵而至的连年江淮水患威胁下,逐渐变得民不聊生,清廷的财政收入也因民生凋敝而受到严重影响。

乾隆晚年时,对自己接二连三的江南游已有所悔悟。他曾说:“朕临御天下60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实为做无益害有益之事”。看来,老爷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南巡所起的消极作用。然而,大清的国力已经每况愈下,积重难返,其颓势已难挽回了。

乾隆南巡的目的已经明了。至于野史以及武侠小说中说他南巡是为了到海宁陈阁老(陈元龙,曾任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民间传说为乾隆生父 )家探寻自己的生世之谜以及认祖归宗,全是稗官野史以及民间传闻渲染所记,基本可以断定是空穴来风 、无稽之谈。

上一篇 : 霍去病之死是汉武帝指使的吗?都是因为他有干政的实力和隐患
下一篇 : 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多少次?原来他下江南的目的在这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