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历史上真实的牧野之战 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20-08-14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简介 真实的牧野之战 商朝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了解过,古时有很多或贤良或昏庸的国君。一个国家的兴亡往往跟他们的最高统治者息息相关,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国君好了,国家才能好;相反,一个国家的国君要才能没才能,还昏庸暴躁,那么国家走向灭亡就是必然的。这是时间和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平衡,弱肉强食,古往今来。

纵观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哪个不是弱肉强食,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就是强者为王败者为寇。时间会淘洗出来金子,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另外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先发制人的战役—牧野之战。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场漂亮的翻身仗。

社会背景,水深火热

商朝传到商纣王时期,朝堂上诡谲云涌,商纣王残暴成性,经常压榨老百姓。百姓们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周当时是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依靠着优越的自然环境逐渐强大发展了起来。听说商纣王的种种行为,愤从心生。商纣王后宫有一女子,名唤妲己,商纣王整日里沉迷于酒色美色之间,渐渐的荒废朝政,不理朝中事务。还罢免了许多忠臣良将。

周朝到了姬昌这一代,姬昌是一个德才皆备,有勇有谋的一个男人,他重用了吕尚等一帮贤臣良将,国力日渐强盛了起来。对外姬昌宣扬德教,还跟和平大使一样,积极的参与各国的争端中去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诸侯们纷纷向周靠拢了起来。姬昌一看这情形,对自己有力啊,趁机大搞小团队,也就是企图统一。

前秦欺压了很多的北方小国,作为了前秦的附属国,当时前秦准备攻打东夷,让附属国给他们攻打提供兵力包括粮草食物之类的战场必需品。由于前秦长期这样,所以很多附属国都不愿意了,然后姬昌开始打友情牌,附属国也乐意抓住周这个抛过来的橄榄枝,姬昌从中嗅到了一丝类似于现在的"商机"一样的机会。

据《史记》记载"分迁淮岱,渐居中土"。也说明了姬昌逐渐起了别的心思。

牧野之战,缓缓谋之

姬昌是一个有谋略,有智慧的人。他看商纣王暴政,肆虐百姓。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在自己的领土大力招揽各种能人异士,扩充兵力,强大自己。于是姬昌渐渐的膨胀了起来,对内自称周文王。据史料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可见当时的周是何其的繁荣昌盛!姬昌就这样慢慢的猥琐发育,攻取了商朝一个重要的城池。这三场战争胜利后,姬昌成功的切断了商朝和西部联系的国家,相当于断了商朝的翅膀。后来姬昌把国都改地址了,让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更有利于向东进兵。至此,姬昌伐商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可能是天妒英才,姬昌英年早逝。世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周武王继续秉承着文王的天命。

在(前1130年~前1018年),这个时间可能会有偏差,因为历史可能会有误差,爆发了牧野之战。牧野之战爆发的原因在我看来,第一个就是商纣王不会做统治者,他不知道怎么经营国家,并且他的错误让百姓民不聊生,对他怨声载道,他失去了民心,相当于失去了拥护者。第二个就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还有就是商纣王整日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周武王有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目光。两个人对比起来,显然是周武王更有优势。毕竟商纣王的暴行,百姓们看在眼里,他早就已经失去了民心。而周武王仁爱,对百姓上心,并且大力发展自己的国家,不仅是民心所向,更是顺天命,成天事!

战争结束,生死较量

牧野之战士又称"武王伐纣",这是一场决胜战,是生与死的较量。他们,商朝军队跟周朝军队在牧野的决战!这一战,只能拼尽全力!最终这一场战役,周武王获胜,因为当时的商朝经历过了朝歌一战,已经大伤元气。实力远远不去周朝,再加上周武王聪明睿智,这一战,天时地利人和都让周武王占尽了。虽然这一场战役赢了,但是没有周武王预料的那样,没有完全的消灭商朝。他们的余党建立了殷国,这也是一大遗憾。但是不得不说,一个人的才华一定要积累要学习,不过一点儿优势都没有。

周文王跟周武王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怎么利用自身的优势,再把优势扩大化,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牧野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先发制人的战役。他终止了六百多年的商朝,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确立了西周王朝的开始。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又是一个转折点,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周朝成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成功讨伐商纣王之后,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度,中国从此建立了长达800年的周朝。

上一篇 : 牧野之战简介 牧野之战完全消灭商朝了吗
下一篇 : 牧野之战中周军懂得笼络人心 纣王输的一败涂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