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周武王为兴周灭商,率兵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与商军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地区)展开的决战。史称"武王伐纣"。
商朝自祖甲以后,在内外矛盾交织中逐渐衰败。商纣王为加强王权,信用四方逃来的人,触犯旧贵族利益,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兼因纣王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而此时,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即位,称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公元前102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至孟津,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河流域)、蒙(今山西平陆南)等八个方国部落军队及各反商诸侯军前来会合。武王作"泰誓"声讨商纣,宣称自己"恭行天罚",以增强灭商的信心。时岁星(木星)在东,迎岁星而进为用兵所忌。又值大雨日夜不停。为不失战机,武王率周军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冒雨继续东进,从汜(今河南荥阳境)渡过河水(黄河)。面对水泛、山崩之灾,排除军中出现的畏惧之心,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
沿途向商民宣告:周军不以百姓为敌,而是为民除害,争取商地民众支持。经六天急行,进抵牧野布阵,取得与商决战的战略主动。
周军压境的消息传到商都,纣王仓促部署防御,调集守卫国都的少数贵族的军队,并武装大批奴隶、战俘17万(一说70万)人,开赴牧野迎战。在广阔的牧野战地,纣王企图以众多兵力取胜。
二月甲子日凌晨,武王在阵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激发全军将士同仇敌忾之心;统一作战行动,规定每前进六七步、每击刺四五次即停止,保持队形整肃,以确保指挥顺畅和车徒协同,发挥车战的整体威力;严申作战纪律,要求将士听从命令,奋勇杀敌,但不准杀降,违令者斩(史称"牧誓")。
周武王誓师毕,命吕尚率一部精兵作挑战性进攻,示其必战之志,震慑、动摇商军。随即指挥以虎贲、戎车为骨干的主力猛冲商阵。商军中奴隶、战俘不堪忍受纣王的残暴不原为纣王卖命,希望周军迅速取胜;而部分商贵族反对势力,亦早存叛纣之心。在周军猝然猛攻之下,商军"前徒倒戈",为周军开路。武王与吕尚等挥军冲杀,虽有部分商贵族军队拼死抵抗,终未能阻挡周军破竹之势,及至天明,商阵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已去,仓皇逃回朝歌,于当晚登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攻克商都。武王举行祭祀典礼,宣告以周代商,结束商朝约600年的统治,建立西周王朝。尔后分兵四出,征伐附商的各地诸侯,控制商王朝统治的主要地区。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600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