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西周宗法制的内容核心是什么 周王室是否达成统合天下的目的

2020-08-17 西周宗法制 西周宗法制的内容 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西周

夏商时期“神权法”思想占据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当时贵族阶级推行 “恭行天罚”的“天命论”思想控制庶民。到了西周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明德慎罚”为核心的宗法思想制度形成,成为西周奴隶主贵族所推行的新制度。

一、夏商时期“恭行天罚”的宗法制度

早在夏朝时期,统治者便利用“神权法”思想来维护统治阶级的至高权力。

《尚书•召浩》中记载:“有夏服天命”

贵族信奉“天”就是神的思想,把统治阶级扮演成“天”的化身,将统治阶级的意志阐述为天神的意志,向民众宣扬“代天刑罚”的神权罚思想。

到了商朝,商朝贵族也极力宣扬神权思想和鬼神之说,他们宣称殷王是“天帝”的后代,能够代替天帝发号施令,世间的民众必须听从王的号令,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诗经•商颂•玄鸟》中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商朝将天人合为一体,将“天罚”的思想推向高潮。

殷商自成汤开国到最后一个君主,历经十七世,殷商的最后一位个王“纣”视重臣如草芥,视黎民如粪士。穷奢极侈,为所欲为,同夏桀一样,喜淫乐,性残忍。为了这种腐化生活,他加重人民的负担,无限制地搜刮,使得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无逸》中记载: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史称牧野之战。“周”打败了昏庸无道的殷商,从而天下易主,武王建立“西周政权”。自此以“恭行天罚”为核心的宗法制开始向以“明德慎罚”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变革。

二、西周以“明德慎罚”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殷商的覆灭给了西周统治者极大的警示,西周统治者认为以“天命论”和“天罚论”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已不能有效解决目前国家所存在的阶层矛盾。为巩固西周政权统治,西周统治阶级开始思考修改原有宗法制度。在此情况下,周公提出了以“明德”和“慎罚”为主要核心内容的宗法思想制度,将其运用于统治管理之中。

《康浩》中记载:“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周公告诫后人,武王之所以在讨伐商王朝的战役中获得胜利,就是由于武王一直践行着“明德慎罚”的思想。要想将西周王朝发展壮大就需要将自己的意识从“天上”回到“人间”,应在社会实践中注重“人事”而不能盲目地只信“天命”。

从唯信天命到专注人事,西周的宗法制度在周公的带领下有了巨大的改变。西周时期所提及的“明德慎罚”是对于夏商时期神学思想的继承总结后加以发扬。这种思想在西周的大力传播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高度繁荣发展的最鼎盛时期,当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业耕种,奴隶主通过控制农业生产进而掌控国家的主导权。统治者推行了“井田制”。西周时期天下的土地归周王所有,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给他的子弟和臣属。最后再将土地分配给庶民使用。被分配的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后被称为“井田”。

《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井田制度成为西周最主要的土地制度。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西周贵族形成了一套与此相适应的宗法制度,规定了当时社会的礼法与行为规范。其中被周公反复提及的“明德”与“慎罚”成为当时治国理政的重要策略。

《尚书》中记载:“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民难保。”

商朝统治者多奢靡不知民生疾苦,导致殷商在牧野之战中被西周打败,周天子明白在国家管理上要上应天意下顺民心。西周在成立之初,周武王由于过于忧心国事遗憾辞世。武王幼子姬诵不足以担当起一国之君,便由周武王极为信任的弟弟周文王辅佐幼主管理国家大事。

同为武王兄弟的管叔和蔡叔对周公起了猜忌之心,他们不服于周公的管理,并且想取代幼主成为新的帝王,于是周氏王朝在此时陷入了内乱之中。与此同时,武庚看到西周王朝的内乱,想要复辟殷商政权,联合了之前隶属于商朝诸侯小国对西周进行反抗,西周王朝一瞬间陷入内忧外患的艰难境况中。

生死存亡之际,周公亲自带军东征。历经三年成功平乱。

《尚书》中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

西周在经过内乱和外敌的洗礼,周公更加意识到“明德”和“慎罚”在国家管理上的重要性。只有实行德政,聚拢民心,西周王朝才长久稳定的发展。

周公教导康叔管理殷氏旧地“卫国”,想要想治理好一块领地,一定要察看当地的民情并且帮助民众解决问题,不关注民情只信天命就会失去民心。在对康叔进行教导时周公以武王对待世人的政策加以鞭策,武王之所以能够打败商朝并且取代殷商成为天下之主都是因为他体恤民生,并且勤勉执政。

在周公的教导下,康叔在卫国安定好殷民,并且通过礼法教导,完成对殷民的改造,让其成为“新民”,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西周的统治学习西周的文化和制度。周公一直信奉 “明德”和“慎罚”的治世理念,并希望以此为理政核心思想治理西周各地。

三、西周“明德慎罚”宗法制度的施行,奠定了西周800年国祚

立国之初,周文王在管理国家的过程中注重百姓的情绪,施行仁德之政。对待犯错之人也要慎重处罚,不能出现像夏商时期一样的暴虐事件,周文王以此赢得了民心为完成最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同样在西周控制的其他领土上,周公与宗法亲族相联系,并且积极传播“明德慎罚”的思想,使周人意识到只有保持德政,慎重处罚才可以拥有民心。通过周公的积极推广之下,“明德慎罚”成为西周处理政务的核心要点,也受到各地百姓的拥戴和热爱。

“明德慎罚”的思想虽然是康叔治理“卫国”时殷氏所提出的,但是纵观整体,其本质是周公总结前朝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治理西周所精炼提出的治国之策,强调“以德配天”。

《尚书》中记载:“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

他所强调三个重点,在处理国家政务中不可以只信天命,在奖赏时不可以只赞同天赏天罚的观点,最后重要的是要明白一切都是人为造成的,要从只信天命变成注重人事。

“明德”和“慎罚”两种思想并存,并且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明德”最主要的是告诫统治者需要坚持德政,也就是以爱护国民为基础,再去进行其他活动,以此获得民心。“慎罚”就是通过处罚来威慑犯罪之人,但是处罚时要慎重而行,不可实施暴虐,以此维护社会稳定。

周公顺应时代发展,提出“明德慎罚”的思想并且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去实施,促进西周的经济政治发展并且使西周在较长时期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发展的局面。

“明德慎罚”的宗法制度的建立使周王室达成了统合天下的目的,这一制度贯穿了贯穿了西周整个政治系统,在宗法制度强大约束力之下,西周宗子奔赴各地建立起周天子的权威。它不仅铺设出一个完整的权利分割系统,也成为中国奴隶制社会自创的成熟政治系统,这一制度为西周续了800年国祚。

上一篇 : 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怎么死的 这两种说法哪个更可信呢
下一篇 : 西周宗法制的的核心为“任人唯亲” 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