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的起始站是这个国家?原来这个国家和鲁国关系不简单

2020-07-06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也即此时的孔子,可以说是鲁国的代理宰相了。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开始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这让孔子和三桓的矛盾彻底激化。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诸侯国。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鲁国。那么,问题来了,孔子周游列国时,为何第一个去的国家是卫国,而不是齐国呢?

首先,周游列国时,孔子的第一站选择卫国,而不是齐国、晋国、楚国等诸侯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孔子离开鲁国时,之所以没有第一个去齐国,这是因为在“夹谷之会”上,孔子为了维护鲁国的利益,激怒了齐国君主齐景公。进一步来说,在整个春秋战国历史上,鲁国和齐国的关系,都是比较紧张的,比如齐桓公在位时,就兴兵讨伐鲁国,甚至想要就此吞并鲁国。

和齐国相对应的是,鲁国和卫国,则是兄弟之国。鲁国(前1032年—前249年),周朝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卫国,周朝的姬姓诸侯国,都城朝歌,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从这一点上来看,鲁国和卫国可谓同宗同源。

由此,虽然齐国、宋国、晋国、陈国、郑国等诸侯国和鲁国的距离也不是太远,但是,在这些邻近的诸侯国中,卫国和鲁国的关系,无疑是最亲近的了。比如晋国也是姬姓诸侯国,但是,晋国却出现了“曲沃代翼”这一违背宗法制的情况,这对于追求恢复周礼的孔子,自然是比较反对的。

另一方面,孔子首先来到卫国,也是因为卫国文化上有郑卫之音,经济上陶卫并称,都比较发达。郑卫,指郑、卫二国的音乐,秦国李斯《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至于“陶卫并称”,则是指卫国的经济可以和定陶相提并论,在春秋战国时期,定陶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而卫国也是如此,比如吕不韦就是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在此基础上,卫国的环境和条件,无疑吸引了孔子,也即在孔子看来,如果能够得到卫国君主的重用,自己完全可以在卫国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除此之外,孔子选择卫国,也和他的不少弟子出自卫国存在一定的关系。就周游列国来说,看似是在列国游说诸侯,实际上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特别是在春秋末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非常激烈。

因此,选择一个自己或者弟子相对熟悉的国家试水,显然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在孔子的弟子中,子夏、子贡等得意门生就来自于卫国。至于琴牢、颜仇由等弟子,也出自卫国,比如颜仇由曾经在卫国做官,得以将孔子的情况禀告卫灵公,卫灵公大喜,认为孔子是名扬天下的圣人,于是接纳了孔子师徒。

最后,孔子带着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换而言之,卫灵公非常仰慕孔子的名声,但是,对于孔子不是非常信任,所以,卫灵公没有让孔子参与到卫国的朝政中。在此背景下,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监视孔子。面对这一情况,孔子只能选择离开卫国。

在离开卫国后,孔子又朝着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诸侯国前进。不过,尽管名气远播,但是,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学说和主张,显然和当时的环境不适应的,也即各个诸侯国都在忙于兼并战争,大国想要兼并小国,小国则力求生存,所以,相对于孔子的儒家学说,法家、兵家,显然更加适合春秋末期乃至于战国时期的需求。

上一篇 : 李煜著名的词《蝶恋花·春暮》赏析,在这首词之后,再也无人写出更动人的相思了
下一篇 : 他们是宋朝皇帝的左膀右臂,连禁军都得靠边儿站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