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求职”,他失败后却只能回到这个国家?

2020-07-06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

孔子56岁时离岗,周游列国,从鲁国出发西行,打算到其他国家应聘一个合适的岗位,以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就带着学生在卫、郑、曹、宋、陈、蔡等中原诸国此处应聘。那时候,各个国家都在忙于富国强兵,对他的仁政德治不感冒,转眼间14年过去了,人也70多岁高龄了,经不起折腾了,没办法,只好放弃应聘,原道返鲁。

那时候,秦国地处边鄙蛮夷之地,在孔子的概念里,那是个没有教化没有礼仪的蛮荒之地,去也无益。何况孔子一向看不起西秦、南楚这些非蛮即狄的落后国家。所以孔子不想去秦国碰碰运气。

孔子为何四处“求职”

孔子生为政治而生,死为政治而死,毕其一生都在为国君操心费力,都是想用周礼来协助国君治国安邦,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无奈生不逢时,不被当权者所接受。在鲁国,鲁国的执政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叛乱,孔子旗帜鲜明地支持季孙氏制裁阳虎,获得季孙氏的好感,季孙氏便请鲁君任命他为中都宰。中都宰官不算大,也就是鲁国国都以外一个中等城市的市长之类的官员。孔子不嫌官小,治理中都一年,干的不错,获上下好评,因此得到赏识,先后晋级鲁国司空、大司寇。

得罪当权派,工作环境不如意。但孔子一旦大权在握,便开展了维护鲁君利益、削弱大夫势力的“隳三都”活动——就像上任就杀政敌少正卯一样。所谓“隳三都”,矛头直指鲁国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三家当权者,惹恼了三家大夫,于是三家联合,打压孔子。

美女事件。在此之前,孔子曾为该不该接收齐国给鲁君送来的一群美女这件事,与鲁国当权者季孙氏发生冲突。鲁国国君摄于季孙氏势力,收下了。孔子极为恼怒,骂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决定离开鲁国,另谋他图。

失宠。孔子在鲁国受到当权者的钳制,发展空间受限,想立马去西方国家寻求机会,施展一番,学生们说,过几天国君要祭天,按旧制,祭品是要分发给大臣们的。孔子一听有理,便在鲁国滞留了几天,结果国君并没派人送来祭品,说明国君已经不信任他了。

得罪了当权派不要紧,现在连国君也不信任他了,心灰意冷之际,孔子决然离国西去应聘,希望在别的国家能得到施展。

孔子列国应聘,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

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国家间的邦交活动,也非一个人的游山玩水,而是一个儒家思想的布道团的布道行为,并想以此获得国君的任用,应聘一个合适的岗位,以施展其政治抱负。

孔子要协助国君收回大夫的权利。孔子的理想很远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他要通过一个岗位,来宣传他的政治理想,达到世界“大同”,至少要达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政不在大夫“,国家大事不应该由大夫专权当政。对此理想,他很自负:采纳了我的主张,不出三月国家就可以变样,三年见大效。

只要能推行自己的主张,孔子可以做他不喜欢做的事。孔子一向以高洁的君子身份示人,最不愿与小人和女人有任何瓜葛。但这一次不一样了,因为这一次不是政府间的外事活动,而是来应聘的。卫国的南子是卫灵公夫人,生性淫乱,乱搞关系,名声很不好。这时候孔子再不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了,有一点希望,孔子也不放过。结果,没能如其所愿,他怕被南子把他拉下水,于是把怨气发在卫灵公身上:“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骂完就愤然离去了。

他不光不见淫妇,也去见叛臣。晋国的佛肸投敌叛国,叫他去,他也“欲往”。他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坏人,而不被坏人所迷惑。当然,因为战乱,他没能去成。

在西行途中,子贡问他,若有一块美玉,是藏起来呢,还是卖了它?孔子回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所以,为了从政,他带领弟子们不辞艰辛,从这个国家跑到那个国家,千方百计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就是孔子政治集团到处周游的目的之所在。可是,14年南跑北奔,最终无疾而终。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图

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图大致是:从鲁国出发,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相当于今天的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

从56岁到71岁,孔子带着弟子,在今天的河南和山东局部,南方的楚国边境等地方活动了十几年。从上边的《孔子历史地图集》书中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子去过的地方大多是当时的弱小国。楚虽是大国,但孔子只在楚国的边境呆了几天。

孔子鄙视边鄙狄国,何况秦国那时候正在积蓄力量,天下各路英雄豪杰啥人都有,正是乱邦、危邦,属于鱼龙混杂之地,文野不分之邦。而孔子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何况兵荒马乱,战乱不止,祸患丛生,吉凶未卜。

孔子“求职”为何失败

“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可想而知,孔子这次外出找工作历经漫漫十多年一无所获,是否可以理解为世上最惨、最失败的“应聘”经历?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孔子生活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老子”早已失控于“儿子”“孙子”辈,各国的心思都在富国强兵,进入了互掐模式,没事就打一架,尝试着不同的玩法。而他的理想跟社会需要相去甚远:礼坏乐崩,原有的仁义道德和社会规则早就不复存,没有谁在乎什么仁义礼制了。加之孔子总是绷着个脸,一脸救世主的形象很不受待见。他要是能像纵横家一样,态度谦逊一点,脸皮厚一点,也许结果就不是那么失败了!看看他在各国的表现就知道他是多么的惨:

第一站是卫国。国君对孔子礼遇有加,无奈其夫人南子娇淫,对孔子百般诱惑,国君又好色,无暇理会孔子。无奈离去

宋国。宋君也很赏识孔子,但引起权臣司马桓魋的猜忌,遭马桓魋的武装驱逐,有的说要暗杀孔子,于是逃离了宋国。

齐国。孔子到齐国,齐景公待孔子不薄。但他说国相晏子不坚持原则,得罪了的晏子。又离开了。

困于陈蔡。陈惠公礼遇孔子,于是孔子在陈国呆三年。但晋、楚两强相争,陈国夹在其中,危如累卵,怕引火烧身,于是又到卫国。

楚国。孔子到楚国,令尹子西劝阻楚君:今孔丘述三王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不得安。孔子见状又是一阵嗟叹,再回卫国。

综上,孔子每到一国,都会受到权臣排挤、战乱或有政见不合者的阻扰,最终都没能获得成功。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此处应聘,最后宣布失败,不得不回鲁国。

上一篇 : 唐宋八大家有几个是宋朝人?唐宋八大家是如何甄选的
下一篇 : 可以说孔子的周游列国,是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