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细数历史上那些令人尴尬却真实存在的事

2020-05-28 宋朝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一、能多吃点就多吃点,吃完就揍你了哈

说起这类看上去满是尴尬,细思又回味无穷的历史典故,怎少得了“我大宋”?

公元1125年,正是大宋“联金灭辽”活剧刚结束的年头,大宋现了眼(被辽国揍)加放血花钱(重金赎城),才从金人手里赎回几座空城。但就这么点“小成绩”,大宋上下就集体放飞,宋徽宗君臣在汴京城夜夜笙歌,不惜血本修建豪华园林,边境的各级军将,虽说打仗丢人现眼,却也妨碍不了享乐的好心情,成天“唯是饮食宴乐”,上下一片放轻松。

但他们哪里知道,就是在之前一场“联金灭辽”活剧里,大宋的虚弱与富庶,全被“盟友”金人看了清楚,刚吞并了“大辽”的金人,看身边的大宋,就好像没吃饱的狼看一块肥美的肉,早就流着口水磨牙了。1125年十月七日,金太宗就下达了伐宋诏令,彪悍的金国军队已经磨刀霍霍,大战,即将爆发。

尴尬的是,就是在这样的大难前夜,忙着莺歌燕舞的大宋,依然浑然不觉。金太宗下达“伐宋诏令”十二天后,即是年十月十九日,大宋还派出马扩、辛兴宗率领的使团,跑到金人这边来联络感情。这支满头蒙圈的使团,进入金国境内后,就得到了热情的招待,驿馆里每顿饭都出人意料的丰盛,正当北宋官员们大快朵颐时,负责接待的金国官员,笑着一句同情的吐槽:“待使人止此回矣”。兄弟,抓紧吃吧,咱就这一顿了,吃完就揍你了。

仅仅一个月后,金国大军就全面南下,是年十一月二十日,金军前锋翰离不部攻克韩城镇(今河北韩城镇),把大宋派去金国“贺正旦”的使臣傅察等人抓个正着。是为“宋金战争”第一仗——大宋都被人砍了,还在忙着给人拜年。

看过如此昏聩到尴尬的操作,不久后的“靖康之耻”,已是可以想。

二、“影帝级”上吊

1646年12月14日,清军李成栋部以骑兵连夜突袭,只一日就攻陷南明绍武政权所在地广州。绍武帝朱聿鐭悲愤自尽,“开国”仅四十一天的南明“绍武王朝”,就这么稀里糊涂灭亡。

大厦将倾下,绍武政权位高权重的“大学士”,亦是明末文化名流的苏观生,表现却十分淡定:打不过咱就殉国嘛。他拉上自己的心腹梁鍙,相约一道自尽殉国。这位梁鍙大人也十分豪气,当场一声“死耳复何言”。接着雄赳赳气昂昂走进宅院的东房,然后一阵惨叫后就没了动静。苏观生也听得百感交集,慨然在厅堂墙上写下“大明忠臣义士固当死”,然后平静的在西房上吊殉难,用生命兑现了对大明的忠诚。

但“真死”的苏观生哪里想到,他的“好心腹”梁鍙压根就没想死,所谓东房里噼里啪啦的惨叫,全是骗人的把戏。一瞧苏观生死的真真的,梁鍙立马从西房蹿出来,扛着苏观生的尸体就去找清军表功。刚才还豪言“死耳复何言”的他,就这么毫无压力当了叛徒,还把“老上级”苏观生的尸体,当了自己在大清升官的“垫脚石”。

此情此景,倘若苏观生在天有知,不知会是怎样的尴尬。

可是,如苏观生这样“德高望重”的“忠良”,却也收梁鍙这样的货色做心腹,直到被坑死了都不自知。吏治腐朽到这地步的大明朝,又如何不亡?

三、为大清“做贡献”的大明贪官

明末贪官形形色色,谁是最擅长“规划人生”的一位?必须得说丁魁楚。这位崇祯年间的河北巡抚,除了能捞还能跑。在严苛的崇祯帝手下为官,居然还得了个“有吏才”的好评。不管在哪“为官一任”,这人都十分能捞,而且每次都跑得光。不管是“清军南下”还是“李自成起义”,他都不偏不倚躲开,到了南明永历年间,大明半壁江山丢光,他依然官运亨通,成了永历政权的“武英殿大学士”。

但此人的脑筋里,哪有半点忠君报国的意识?一瞧南明王朝日薄西山,果断就找清军卖身投靠。先给清军送了三万两黄金的见面礼,哄得清军将军们十分高兴,表示要一起喝个酒。一听这话,丁魁楚立刻受宠若惊了,果断把自家的钱财兑成八十四万两黄金,足足装了四十艘大船,又带上自己全家家眷,吹吹打打跑来“相会”。

以丁魁楚的算盘,有这四十船黄金的厚礼,酒桌上再一吹呼,清军一高兴,还不得给自己个两广总督干干?却没想到这四十船黄金,当场亮瞎了清军诸将的眼。清军主将李成栋盘算开了:这么多钱充公多可惜呀,要是给我那才划算……

于是,刚跟李成栋喝过酒的丁魁楚,第二天就大难临头,全家都被李成栋捆成了粽子。当着丁魁楚的面,李成栋把他全家老小一个个虐杀而死,最后才砍掉丁魁楚的脑袋。四十船黄金?当然是揣进了李成栋及其心腹们的腰包了。

本想拍个大马屁的丁魁楚,就这么把命都拍没了。如此尴尬到悲惨的结局,算是给历代的腐败分子,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榜样”。

四、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收门包

晚清洋务运动领军人物张之洞,最恨的一件事,就是“收门包”。清末腐败严重,“收门包”这样的龌龊事,也都成了“明规则”。想要见哪家高官?人家身边的家丁门童,必须得各个喂饱了“门包”。比如在清末安徽,新任的按察使要拜见当地巡抚,给巡抚家的门丁送的“门包”,大小就有数百个,几千两白银都打不住。

如此恶劣风气,在清末的政坛上,也成了心知肚明的事儿。就连京剧戏台上,也常有类似桥段。一次洋务运动名臣张之洞看京剧,看到戏台上“收门包”的桥段,不禁当场一声怒喝:“太恶作剧!直是今日京师现形记耳!”这哪里是戏?这就是我大清的现实啊。

可是,张之洞骂归骂,“收门包”的风气还是打不住,甚至“官愈大,门愈多,禁愈严,见愈难”。到了1911年深秋,武昌知府侦知革命党要有“大行动”。连忙跑去找湖广总督瑞澂汇报。谁知到了瑞澂家门口,却被门口的奴才百般拦住,不给“门包”就死活不让进。气得知府一顿哭骂:“此何时,此何事,尚可循曩例乎?”大清都到了死到临头的时候了,你还想着收门包?

哭骂了没多久,就是众所周知的一幕:武昌一声枪响,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爆发了。伴随着这场轰轰烈烈大事,先前还收门包收到手软的瑞澂家门生,乃至高高在上的瑞澂总督本人,都是“仓卒逃入兵舰,只顾性命”,撒腿跑了个没影。

小小门包,何尝不是一面照妖镜,在这尴尬中,折射了大清的衰亡?

参考资料:顾宏义《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录》、梅毅《明朝真史》、浦江客《张之洞如何痛恨“门包”陋规》


上一篇 : 享乐成风,任情而动,南朝覆灭早已命中注定
下一篇 : 宋理宗:被一代权臣推上皇位的“无为”皇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